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海拾贝 > 银苑百花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阅读次数:1493来源:遵义汇川农商银行  作者:李晓妮  2017年4月28日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微信时,朋友推荐了一本书给我: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朋友读后跟我说,她向往三毛与荷西之间至死不渝的命中注定,“我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便形成了撒哈拉”,这是三毛对荷西爱的表达,细腻而浓厚。而我,却很是欣赏三毛对待生活、对待人生一丝不苟的态度,以及她“没心没肺”的广阔胸襟。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想象中的撒哈拉: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漫天飞舞的赤热黄沙,荒无人烟,有点《西游记》里火焰山的意思。我心里觉得,这样一个地方,若是在这里生活下来,绝壁是体验人间地狱的不二之选,能在这里长期生活的人,都是勇士。我原本以为,当初三毛去到撒哈拉,是为了追随她的丈夫荷西,却不曾想到竟是荷西为了三毛,主动向公司申请去到撒哈拉,并在这里安家。三毛和荷西都是善良的人,对于老是占他们便宜的邻居,我在三毛的文字中,读不到讨厌和烦人,读到的是可爱和有趣。邻家小孩的调皮,房东对房租水涨船高的不厚道,三毛总是可以不计较,从来不放在心上,这些事在三毛看来都是过眼云烟,用我和朋友开玩笑的说法就是,三毛和荷西都是“没心没肺”的人。我想,正是这种“没心没肺”,才让三毛夫妇可以在撒哈拉这个异乡人眼中不宜人居住的地方生活下来,甚至是爱上这片土地,让三毛在后来回顾撒哈拉时,亲切的称其为她的第二故乡,可见三毛对撒哈拉的热爱。她热爱这里不同于故乡的异域风情,热爱这里善良淳朴、天然无雕饰的纯美人性,热爱这里时不时带给她惊喜的新鲜奇迹。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三毛对待生活的文艺态度,在这样一个相对于国内,生活物资贫乏的地方,三毛依旧不乏她那颗文艺之心,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废弃物品,自己和荷西亲自动手设计制作,把自己的小家装饰得别具一格,无比温馨,成为沙漠中一处亮眼之域。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传说,上帝掉下一滴泪,落在沙漠中,便成了那一片绿。如果说绿洲是上帝流下的珍贵泪水,那三毛的文艺之居便是撒哈拉“真贵”(真实可贵)的海市蜃楼。

在现在这个生活、工作节奏如同织布机咯吱咯吱将时间织成一匹一匹岁月的年代,我们都在感叹太浮躁,不知是我们生活了生活,还是工作工作了我们。我喜欢三毛的“没心没肺”,喜欢她对待生活的文艺,也喜欢她平平淡淡的细水长流。有时候想,如果我可以习得三毛身上的这种率性而不乏格调,我也可以将生活活成我羡慕的模样。用朋友的话说,愿我们都可以既朝九晚五,也能够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