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贵阳银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进驻赤水,且来势汹汹,农信社同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剧,尽管其营业网点均设在城区,但矛头直指我们耕耘几十年的“三农”市场,可谓虎视眈眈。贵阳银行在我镇设立了多家助农自助机具代办点,持该行银行卡可办理转账汇款等相关业务;中银富登村镇银行通过上门访大户,以低于我们贷款利率的方式向其提供信用加担保贷款,意图蚕食我农信领地,瓜分我“三农”市场。
近日,在下乡走访中,我社客户经理得知有两位农户魏某和宋某在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分别办理了20万元和15万元贷款,这一信息立即引起客户经理的高度警觉和重视,随即上门了解情况。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于今年七月份上门对魏某、宋某二人进行贷款营销,并以低于我们月利率一厘多、信用贷款的方式对其发放了贷款。在掌握这一情况后,我社客户经理首先对二位客户进行了批评教育,当面指出这是小利面前忘掉农信社多年情义的不厚道行为,同时从信用社贷款方便、快速、还款灵活不受限制,每月按期结息、存款贡献度达到后最高有20%的利率优惠,其他金融机构网点在城区,不便于每月结息、资金存取、转账等方面进行对比后,客户当即表态,将在我社申请贷款用于归还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贷款,并且今后不再向他行申请贷款。
我们阻挡不了越来越多的银行开业,阻止不了越来越多的对手前来竞争,只能主动面对,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进程,但我们务必要牢固树立“农村市场寸土不让、城区市场寸土必争”的战斗理念,像军人守卫国土一样,做到守土有方、守土有责、守土有为、守土有效,并将之作为农信人起码的一种尊严和底线,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是发扬好“挎包精神”这一“法宝”;农信社之所以能做大做强,正是一代又一代信合人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传承和发扬“挎包精神”,始终工作在农村最深处,服务在农民最近处,可以说,“挎包精神”是绝不能丢的法宝。尤其是在当前农村金融市场已经进入到了多元化的发展阶段,更加要做到腿勤、口勤、手勤,以开展金融夜校、群众会为依托,以不断巩固信用工程为抓手,营销各类存款、信贷、电子渠道产品。同时在走访过程中摸排收集其他金融机构营销动作,及时应对处置,其他金融机构上门一次的客户,我们至少要上门三次,务必止住竞争对手苗头,防止出现一传十的扩散。
二是营销好电子业务这一“利器”;大力营销好电子银行业务,不仅能夯实客户基础,更能增强客户忠诚度和减轻柜面压力。我们有24小时营业的ATM,有全免费的银行卡、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短信提醒,有方便客户购物消费的公务卡,有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村村通”,下一步要着重做好“村村通”的功能扩展和延伸,充分认识“村村通”是我们在面对同业竞争时的一大“利器”,不仅仅是农信社办理存、取业务的服务站,更是做大、做强、做实农村市场的有力抓手,通过引导和培养商户合作意识,使其在日常经营中发挥揽储、信贷宣传、收集他行营销信息的前沿岗哨的作用。
三是运用好放款快速这一“杀手锏”;从我同贷款户交谈中总结得出,当前不少客户都能从其他银行获得贷款,并且利率普遍低于信用社,之所以选择信用社,主要看重的是流程简便、办贷时间短、授信后随贷随还,由此可见,快速方便是我们在面对同业信贷竞争时的“杀手锏”,如果信贷人员办贷效率低下,甚至行政化的话,优势将会变成劣势,所以,小额信用贷款,信贷人员务必要实行好阳光信贷,保证一年365天有人上班、有人办贷,并且原则上半小时内办完一笔;担保类贷款,在客户咨询时一次性列好所需资料清单,一天内进行现场调查并答复,不能出现客户反复提供补充资料、焦急等待的情况。
四是时时刻刻不忘自己的“初心”;我想,每一位信合人,在进入到信合这个大家庭时,内心都是无比激动和感恩的,但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兴许偶尔会因为事务繁杂、工作压力大而产生消极情绪,从而懈怠了客户,松懈了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不忘初心、不改初心,特别是在当前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拿出甩开膀子的干劲,时刻保持顽强的战斗力,面对工作、面对客户、面对竞争对手。
农信社一支独大、坐等客户上门的时代早已过去,要守住自己的领地,就必须正确面对这场已经到来的竞争,卧榻之侧,绝不容他人安睡,如果把竞争对手比作是“狼”,这匹“狼”既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威胁,但更会促使我们“跑”得更快,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