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目前,农村电商作为一项新型业态,已渗透到农业产业链全过程,成为推动农业升级的新方式、助推农村发展的新途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举措,更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有鉴于此,《金融时报》特开辟“电商扶贫进行时”系列报道,深入采访各地电商产业在带动农民创业脱贫,增收致富,以及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电商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帮助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取得的成效。本期推出“习水篇”。
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全国扶贫开发主战场。地处黔北的习水,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目前尚有101个村、2万多户、9万人口至今没有脱贫。在2015年8月20日召开的贵州省电子商务发展大会上,省委、省政府宣布将以电子商务为契机,以“三农”领域为主战场,全面实施弯道取直、后发赶超战略,推进脱贫攻坚。而已明确“打造全国县域电商生态标杆县”为目标的习水,动作之快、效率之高令人惊讶。经过前期紧张而充分的准备,2015年9月2日,习水与阿里巴巴签约并召开全县千人电商启动大会,成为全省首个与阿里正式签约的县。10月30日,“淘宝•特色中国•习水馆”线上和线下体验馆先后开馆,电商扶贫产业园和58个村淘服务站正式建成营运。 吴艳,贵州省习水县同民镇的一位普通姑娘。从小生活在这里一直默默无闻的她,在2015年成为当地村淘服务站站长之后,因为在同年淘宝双“11”购物节活动中,获得单点村成交单量全省第一并入围全国前十,而获得了到杭州阿里总部参观学习、与阿里集团副总裁孙利军共进晚餐的殊荣。一时间,吴艳成了全县乃至全省的名人。
“孙利军那次一共请了10位全国村淘优秀合伙人到杭州阿里总部共进晚餐,以奖励他们对村淘事业做出的贡献。后来我们又出了两位交易额上百万的淘宝站,这两家站的站长也获得了和吴艳同样的待遇。说句大实话,我们县长也不一定能有这样的机会呢。”习水县电商办主任余洪永笑着对记者说。
让他感到骄傲和欣慰的,不仅是县里村淘开业前后一连取得5个全国第一,更可喜地是出现越来越多像吴艳这样的创业年轻人,而因为他们的努力和示范带动作用,极大地帮助和影响了周围落后乡村农民的生活,并且这一“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
从工业品下乡到农产品进城第一眼见到张昌艳,记者有点小吃惊:面前这个漂亮娇小的女孩,前年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现在的身份是习水土城镇团结社区村淘服务站的站长。 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张昌艳说,在美国念书的时候偶尔也帮人代购挣点儿零花钱。2014年回国后,因为要照顾父母决定留在家乡白手起家创业。2015年8月,到县里来办事的她正好看到电商办和阿里巴巴合作招募村淘合伙人的消息,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也适合自己,于是报了名并通过考试,并最终在6700多名报考者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58个淘宝服务站合伙人中的一员。
“刚开始的时候,主要帮社区居民买日用生活品,比如空调、洗衣机、冰箱,因为价格有优势,再加上通过服务站购买可以直接送货到家,生意还是不错的。”张昌艳接着对记者说,“今年以来,我也开始做‘上行’,帮村民们把当地土特产,比如苕丝糖、霉豆腐放到网上卖,这两个月销量增长很快。”
余洪永在一旁解释说,所谓“上行”是指把当地农产品销售到外县外省,而“下行”则是指工业品下乡,让农民购买到和大城市居民一样质优价廉的商品。“我们经营初期处于学习和摸索阶段,主要以‘下行’为主。在取得一定经验,大家也尝到电商的甜头后,我们现在开始推动做‘上行’,打开当地农副产品销路,帮农民脱贫致富。”记者随后了解到,张昌艳的淘宝站现在一个月的交易额能达到10万元,纯收入6、700元。其它57家淘宝服务站,经营效益也十分可观,最高月份收入可上万元,少的一般也在3、4000元。
“首批58家淘宝站共130个合伙人,其中76个属于返乡创业,16个是贫困户。现在脱贫肯定是没问题了,最主要的是他们的带动效应太明显了。今年我们打算再建52家淘宝站,报名的人更踊跃了。”余洪永说。
打通物流 黔货出山下午3点多,记者来到习水电商扶贫产业园,在仓储配送中心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忙着交单配货,旁边库房里有几个快递员正在进进出出,巨大的货架上摆放着成箱的当地土特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时间快递员基本都去送货了,每天上午是提货送货的高峰期,他们会忙得不可开交。
除仓储配送中心外,电商扶贫产业园里还设立了电商发展服务中心、“淘宝•特色中国•习水馆”线下体验馆、网商孵化中心、培训中心等。记者了解到,整个产业园和58个村淘服务站,全部是在与阿里巴巴签约并召开全县千人电商启动大会后的58天建设完成的。
“我们几位县领导之前亲自到杭州参加电商扶贫和淘宝大学培训,还到‘快递之乡’桐庐进行考察,县委书记、县长同时担任电商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余洪永表示,领导高度重视并大力抓组织保障,是习水电商工作起步快、效果好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据了解,习水县村淘开业前后已取得多项全省、全国第一。对此,余洪永介绍说,他们初期的战略是无覆盖、无死角进行“海量宣传”,包括对村淘服务站合伙人采取公开招募活动,宣传效果十分明显,目前农村电商已经具备一定群众基础,外出打工青年回乡创业激情被点燃。接下来,他们准备充分利用习水农特产品种类多、生态环境优异的优势,积极发展农特产品加工、物流快递、网商等行业。今年底前,全县村淘服务站将到达110个,此外还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44家、邮乐购站点11家、京东推广员95名,基本实现农村电商服务全覆盖。
在农村开展电商很大的瓶颈是物流。在这方面,习水已借助大型快递公司、阿里巴巴菜鸟物流和村淘合伙人,建立起三级物流网络,彻底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村民不仅在家就可以收到货品,还能将自家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通过物流车实现黔货出山。
农货上行体系的构建,无疑对农民脱贫致富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这一年变化很大,原来主要依赖传统销售渠道的当地土特产,比如黔北麻羊、苕丝糖、腊肉、岩蜂蜜、官店菜油、同民甘蔗等,都已经尝试在网上销售了。”余洪永欣喜地告诉记者。据了解,今年“6.18电商活动节”期间,习水农产品上行交易金额达到500多万元,位居全省第一。
金融支持村淘创业在土城的一家村淘服务站,两位中年妇女正在电脑前选货下单,站长张红在一旁帮忙操作。记者观察发现,店里除了电脑操作台外,墙上还有大屏幕宣传,货架上摆放了一些特色产品展示。
张红告诉记者,以前她开实体店卖自家生产的苕丝糖,现在对面的实体店仍在经营,但自己的主要精力已经是在淘宝服务站了。目前来看,生意都还不错,但网店的发展前景明显要大得多。
记者从电商办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目前淘宝服务站的选址和场地租金都是村里帮助解决的,电脑这些设备则由阿里巴巴公司免费提供。每个站点3年的投入费用大概6、7万元,全部由政府和阿里巴巴公司共同承担。
“但是开网店我们给买家的垫款很多,有时候时间也比较长,光靠自己是没有办法的。”张红表示。村民在服务站购买产品后,一般由站长个人垫付货款,通过支付宝付给商家。村民收到货品后甚至更长时间才会最终付账。在这期间,对于村淘站来说,资金周转就成了问题,特别是交易量比较大和集中的时候。
“所以说,发展农村电商太需要金融支持了,尤其是像中银富登这样接地气的村镇银行。”余洪永颇有感触地说。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去年习水电商工作启动之际,正在为相关金融服务不到位伤脑筋,恰逢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入驻习水。得知相关情况后,行长赵友亮亲自找上门来表达了合作意向,双方一拍即合。在此后村淘服务站的过程中,该行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发展电子商务是贵州的战略选择,而创业就业扶贫、电商产业扶贫则是习水当前的重要任务。“作为村镇银行,支农支小是我们的本分,这也是为当地主导产业健康发展提供雪中送炭的金融服务。”赵友亮表示。据了解,通过与县财政局、就业局签订“惠政贷”合作协议,习水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全面支持农村淘宝创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退伍军人创业、大学生创业等个体工商户。目前已经放款41笔,共计390万元,今年又培育一批农村淘宝商户,预计超过60户,金额超600万元。
“现在我的淘宝店生意越来越好,资金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了,下一步我还想向银行多贷几万元呢。”告别的时候,张红一脸自信的表情笑着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