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信息 > 会员动态

一扩、两增、两减、四促进-绥阳扎实推进“双信工程”建设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阅读次数:1884来源:省农联社遵义办事处  作者:秦 丰  2010年6月9日

绥阳县联社从2009年开始,与该县洋川镇、蒲场镇等几个乡镇共同开展“双信工程”(信用工程与阳光信贷)建设以来,在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加大信贷支农投入、提高信用社自身服务质量、促进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绥阳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5月7日,绥阳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了专题动员大会,决定在该县全面推进“双信工程”建设工作。

一是明确目标,强势推动。该县县委、县政府决定,以农村经济主体经济信用档案为基础,完善农户信用等级评价标准,普及金融知识,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用2—3年时间的持续推进,信用环境不断改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明显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县所有乡镇都成为信用乡镇,逐步实现“三农”有效金融需求全覆盖,利率水平持续降低,发展所需资金有效保障,农村经济长足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二是考核跟进,全程督促。根据目标要求,该县具体制定了对各乡镇的考核办法,对2010年达标的乡镇,政府奖励10万元,2011年达标的乡镇奖励8万元,2012年达标的不奖励,但必须达标。各乡镇也把“双信工程”建设列入对村支两委的考核,签订了责任状,对创建成为信用村的,给予3000元—10000元不等的奖励,对创建为信用村的,县信合联社给予5000元的工作经费补助。各乡镇根据本镇实际情况,制定了创建规划,倒排工期,责任到村、到组、到人,有力推动工作持续开展。三是深入宣传发动,全员参与。“双信工程”建设的重心在乡镇、在村组,各乡镇紧紧抓住发动群众这个环节,逐村召开村组会,把该工作的内容、目的、意义、具体做法、需要农户支持的有关工作宣讲到所有农户,使农户准确了解此项工作对自己的益处,充分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形成政府主导、信用社承办、农户积极主动参与良性格局。通过深入宣传发动,把推动工作变成农户的要求和自觉行动,增强了工作的有效性。四是加强领导和调度,上下联动。为加强领导和调度,成立了县、镇、村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工作方式,每周简报,每月小结,按委书面向县委、县政府工作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常性督促和指导,促进工作不间断开展。

其成效具体体现在“一扩、两增、两减、四促进”。一扩:扩大了农户贷款面。通过乡镇、村组干部与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一起进村入户宣传农村信用社业务,让广大农户知道如何办理贷款等金融业务,减少了农信社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使有需求的农户及时与农信社发生业务往来,同时利息的减少也刺激部分信贷需求,农户的贷款面会不断扩大。当前,这种普惠式的金融服务非常适合农村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农户会得到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扶持,加快农村发展。

两增。一是增大了单户贷款额度。当前,农户传统农业生产的信贷需求少之又少,而且农户小额信贷贷款完全能够满足。随着经济发展和商品价格的不断升高,农村贷款需求大额化十分突出,适应这些需求的变化,信合联社打破传统农户小额贷款的瓶颈,通过多种担保方式,该县联社开发了“步步高”个人生产经营贷款、“致富宝”乡村旅游系列农贷和“绥乐居”农村建房贷款等品种,满足新时期农村大额信贷需求,2009年全年发放单户10万元以上农户贷款2000余万元,有效促进了县域农户建房、农村工商业、乡村旅游、产业化经营、农副产品收购与加工、规模种养殖业的发展。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村信用社对信用组、信用村、信用乡镇内的信用农户,实施递进式的利率优惠政策,此外还实行贷款利率与存款基数挂钩的定价方式,被评为信用村后,新发生贷款利率比当前执行利率低15%,根据洋川镇民丰村的计算,减少利息支出导致该村人均增收28元,如果达到了信用乡镇,还有更多的利率优惠,如果全县各乡镇都达到信用,以近7亿元的农户贷款计算,平均下降执行利率2个百分点,利息成本减少近1400万元,换句话说,农户直接增收1400万元。

两减。一是减少了农户利息成本。二是减少了贷款环节。通过全面建立农户经济信用档案数据库,动态管理,大大减少了农信社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实行“一次核定、余额控制、周转使用、随到随贷”的最高额循环授信,第一次提交相关资料后,在授信范围内和有效时间内,采取支用单方式办理贷款,耗时与取存款一样,大大方便了农户。同时,农信社对所需资料一次性告知(村组公示牌)、农户一次性提交资料、农户一次性办理贷款,农信社实行限时承诺服务,最多3个工作日必须作出贷款不贷的答复并说明原因,避免了农户多次往返,节省了在途时间。

四促进。一是促进县乡党委政府研究、运用金融工具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双信工程”建设,县乡镇党委政府对金融政策、运行规律等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运用金融手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研究如何充分发挥本地金融资源作用的能力不断增强,政府已责成相关部门制定财政性存款与信贷投放挂钩的考核办法、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奖励办法等措施,以经济和市场的手段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的信贷投入。二是促进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优化、乡风文明和社会和谐发展。通过建设诚信政府,带头讲诚信,强力主导诚信建设,打造诚信环境,金融服务跟上,形成良好的诚信环境和氛围,畅通“三农”金融投入渠道,做到客户讲信用能贷款,信用社讲服务敢贷款,建立政、银、企良好的合作关系,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三是促进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通过阳光信贷工程,农信社被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一切都在阳光下操作,“吃、拿、卡、要、拖”等不正之风和以贷谋私等行为受到广泛的监督,不断促进农信社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四是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一靠政策,二靠投入在当前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主要靠农户自身的积累与信贷投入,“三农”发展信贷投入得到保障,发展后劲和可持续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注:信用工程是指农村信用社以信用农户为基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创建信用组、信用村(社区)、信用乡(镇)的相关工作,对信用村镇内的信用农户,农村信用社进一步简化程序、扩大授信额度、降低贷款利率,为农户提供方便、快捷、价格较低的信贷服务。

阳光信贷工程是指农村信用社把贷款产品、条件、流程、联系方式、客户经理、监督举报电话、服务承诺、投诉处理等以村为单位公示,实行承诺服务,接受全社会监督,所有贷款公开透明操作,防止信贷领域内的不正之风,更好地为农户及社区居民服务,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畅通金融投入渠道,建立农村信贷投入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