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信息流通速度的加快,为我们生活、学习和资源共享等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作为银行工作人员的我们也倍感压力,银行服务对象综合素质落差较大带来的风险防范意识差别在遭遇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手段时,使客户在使用金融产品时却不一定具有相应的风险防范能力。因此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银行如何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诈骗,个人有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是强化内控管理,提升制度流程的科学有效性。一是加强客户身份信息核实,严格执行账户实名制,身份联网信息的核查能最大限度的制约违规代开卡、乱开卡问题,堵截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资金划转路劲,同时在发生电信违法犯罪后能为执法机关提供有效的破案线索;二是核实客户留存的联系方式真实性,确保客户的信息安全,通过在日常工作中对客户信息的维护,能购较早的发现客户用卡的真实性,预防非法使用银行卡行为,同时便于与客户信息的沟通,保证客户切实利益;三是加强存量账户的管理,对前期开立单个客户持有4张(含)以上银行卡的客户进行重点关注,不定期了解此类客户银行卡用途的真实性,在征得客户的同意下减少客户持卡数。
二、积极协助、全力配合有权机关对相关账户的查询、冻结、扣划工作。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对涉案资金开展协助查询、冻结工作,同时对公安机关或司法机关正式提供文件显示(持卡人、申请人、代理人等)曾参与出租、出借、出售本人或他人借记卡的客户,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形成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强大合力,切实有效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
三、持续开展专项宣传,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广大客户群体的打治防范意识。将持续开展防范电信新型网络违法犯罪的警示教育宣传,利用营业网点在门楣LED显示屏滚动播放提示信息,通过对过往群众和客户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宣传栏等方式讲解各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式、手段和特点,提醒群众注意事项,增强公众防范风险的意识。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形式复杂严峻,作为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在新形势下有足够的底气去识破诈骗行为,保护客户资金安全,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需进一步加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自己义务范围内的职责做好,为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的发展蔓延出一份力,为单位各项业务稳健发展做出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