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就已经吹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书记还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对此,作为支农主力军的贵州农信的组成部分,遵义县联社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特惠贷,贫困户的私人定制
位于黔北大地的遵义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土著民族便在这里建国。遵义县风光秀美,气候宜人,近年来“美丽乡村·四在农家”建设卓有成效,是故遵义县有着千年古县、最美田园之称。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县花茂村有感而发:“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如何让最美田园更美?成为了全县上下共同思考的问题。
毫无疑问,如繁星般散落在遵义县各乡村的数十万农业人口成了关键,而其中的8.52万贫困人口又成了重中之重。关于精准脱贫工作,遵义县联社和县扶贫办共同有一个账本:2012年以来,11个贫困乡镇脱贫摘帽,减少了11.2万贫困人口,贫困乡镇发生率从45.2%降到9.6%,脱贫攻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但8.52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绝对数位列遵义市第三,让全县上下感到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异常繁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办法让一部分有条件的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发展脱贫致富”。对于 “五个一批”工程中的“通过产业发展一批”,遵义县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徐公斌这样理解。
发展产业,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缺一不可,尤其是在农村发展产业除了要有合适的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外,来源单一的资金支持更为重要。为此,遵义县联社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2015年9月23日,县政府办下发《关于印发遵义县实施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方案的通知》,切实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还款难的问题。2015年10月23日,省联社与省扶贫办、人行贵阳中支联合推出“特惠贷”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产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农户信贷投放力度,为精准扶贫注入了新的活力。
“特惠贷”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一款专门为农村贫困农户提供的信贷产品,贷款各项要素极其精准。该产品主要为扶贫部门确认的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农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低利率、低成本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无需担保抵押,从而降低了贫困农户的贷款成本和经济负担。
“特惠贷”享受扶贫贴息支持,政府将按实际贷款利率给予贴息补助,贷款利息按“先收后贴、分期补贴、应贴尽贴”的原则,在贷款期间由农户先自行支付利息,再由扶贫、财政部门兑付农户贷款的贴息资金,极大减轻了贫困农户的利息负担。同时,对于因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客观原因造成无法按原定期限正常还款的农户,结合实际情况可以申请贷款展期,切实使农户享受到了精准扶贫、助农发展的惠农政策。
“只要是县扶贫部门建档立卡确认的贫困户,有合适的项目和劳动力···”2015年11月5日,遵义县毛石镇政府会议室,六十余名干部、群众聚精会神地听着台上的“老师”讲解“特惠贷”的相关事宜,而这位老师,就是来自遵义县联社业务发展部的员工。据了解,为了帮助基层干部、贫困户了解“特惠贷”,正确使用好“特惠贷”,遵义县联社派出工作组与县委宣传部、县扶贫办共同组成宣讲队深入县域内每一个乡镇进行了“特惠贷”专题宣讲。
家住山盆镇打鼓村胜利组的阮太锦便是符合“特惠贷”贷款条件的贫困户。“特惠贷”推出以后,山盆信用社的客户经理及时通知了有发展产业意愿的阮太锦,阮太锦第一时间赶来信用社拿到了“特惠贷”贷款,购买了五头半大的本地肉牛用于发展养殖业,由于养殖得法加上一家人的勤劳,仅仅四个月第一批肉牛就已经出栏并销售一空,纯收入在一万元以上。尝到甜头的阮太锦目前正在扩大牛圈,想进一步增加养殖数量扩大养殖规模。逐渐“牛起来”的阮太锦相信,不出两年他家便能脱贫摘帽,与全县人民共同步入小康。
据统计,截至2015年末,遵义县联社贷款余额75.69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为62.42亿元,涉农贷款占比达82.47%;共计发放“特惠贷”精准扶贫小额贷款5226笔,贷款金额24,067万元,为遵义县范围内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展产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大力支持了最美田园建设。
村村通,把银行建到老百姓的家门口
正如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并不完全决定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一样,一个家庭的财富积累同时受到收入和开支两个方面的影响。一部分贫困户同其他家庭一样,也有着一定数量的收入,不同其他家庭的是贫困户因病、因灾等特殊原因导致支出大于收入,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精准扶贫,遵义县联社不仅要为贫困户开源,还得帮助其节流。
“我们村可以取钱了”。这是2012年6月,在距离遵义县县城200多里、山盆镇50余里的落炉村,村民们在茶余饭后在树荫下乘凉时谈论最多的话题。“存款不再东奔西走,取款就在自家门口。”一对绿色的对联连同“贵州农信”与“村村通”标志挂在山盆镇落炉村金融便民服务点的门上,格外醒目。这一便民服务点极大地方便了全村村民、医院、学校以及周边仁怀市、桐梓县的邻近村民,山里人一提起它就拍手称快。
2010年,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联合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遵义县联社积极探索,一直以来在不断探索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如今,经过不断升级,“村村通”已经具备了查询、取款、转账、缴纳电费、通讯费等功能。遵义县联社“村村通”做法所取得的经验与效果,得到了主管部门、上级联社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因此,遵义县联社还获得了总行授予的“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先进集体 ”荣誉称号。
目前,遵义县联社在全辖安装“村村通”267台,覆盖全县及新蒲新区四个乡镇所有行政村,仅2015年就累计发生交易109万笔,累计交易金额10.09亿元。按平均每笔为老百姓节约20元路费计算,全年共计为老百姓节约交通费2180万元,这些钱一分不漏地实实在在的装进了老百姓的腰包,又为边远地区的老百姓省下一笔开支。
此外,“信用工程”“特惠贷”等等每年都会为老百姓节省千万元以上的利息用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认穷亲,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细数遵义县联社的亲戚,还真不少!
乌江镇的亲戚们种下的核桃树今年收成怎么样,全县农信社干部员工每个人挂帮的贫困户这个冬天怎么过,务川县桐木村的亲戚们年货准备得怎么样,都是遵义县联社全体干部员工挂念的问题。
遵义县联社认为,我们根在农村,命在农业,情系农民,能够发展壮大到今天,流淌着农民兄弟的血脉,必须让农民兄弟共享农信社改革发展的成果。农村信用社作为一家最讲责任、最讲感情、很有担当,真正服务“三农”、服务县域的百姓银行、地方金融主力军,一直以来并且始终坚持紧跟地方党政脱贫攻坚步伐,主动对接政策、对接部门、对接市场,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真情服务群众,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助力地方百姓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
对挂帮的乌江镇,遵义县联社每年都有新动作。比如2012年的老君关修路投入18万元,2013年老君关村修建引流堤灌站输水管道投入4万元,2013年抗旱救灾的坪塘村饮水工程投入10万元,2015年的平塘村的刘家庆的通组公路工程10投入万元等等。最近几年来,遵义县联社已经向乌江镇无偿投入民生建设资金已达60万元。在去年“大寒”之日,遵义县联社出资7万元为乌江镇所有低保户准备了一床9斤重的棉被、20斤优质食用油、20斤优质大米和全县员工捐款3.58万元包成的一个个现金红包。按照领导干部“大走访”和“五带十帮”工作要求,联社领导班子还与乌江镇坪塘村的10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组织并带头捐助资金和物资共计3.2万元。
同时,遵义县联社制定了《遵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以贫困镇乡、贫困村、贫困人口为工作对象,实行全员挂帮精准扶贫的三级联动机制,即“联社领导班子成员挂帮到镇乡,中层干部挂帮到村,党员、员工挂帮到户”,通过扶志、扶资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助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截至目前,遵义县联社已经全面完成精准扶贫“认亲”工作,县联社领导班子成员挂帮到7个乡镇,中层干部全面覆盖全县91个贫困村,全体员工共结对帮扶一千四百余户贫困户。通过与贫困户“认亲”,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的收入来源、致贫原因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找准贫困的症结,将扶贫措施精准滴灌,精确帮扶,精准到户。在党委政府的指导下,采取贫困户“点菜”,信用社员工“下厨”的方式,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
5月1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扶贫开发“晴隆会议”部署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结对挂帮务川县。根据省联社结对帮扶务川大扶贫工作会议精神,遵义县联社与务川县都濡镇桐木村“结亲”。从此,遵义县联社将与桐木村462户1348名贫困人口将心连心手牵手,战胜贫困、同奔小康。接到任务后,遵义县联社迅速成立了帮扶桐木村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初步拟定了每年投入不低于5万元用于桐木村发展生产,投入2万元用于桐木村小学购置体育器材,协调或投入资金硬化相关道路等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在去年除夕来临之际,远赴务川开展新春慰问。
作为金融扶贫主力军的遵义县联社奔走在乡村,行走在田埂,只为能借助党的助农政策温暖大地,将信合情洒满山乡。遵义县联社有一个信念,小康路上,决不让一个人掉队。
拔“穷根”,产业富民奔小康
周末,阳光。走进遵义县龙坑镇梳池社区毛国钊的西河葡萄山庄,四处可见嬉戏打闹的小孩,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嗑瓜子的女人,忙着“两弟兄好一辈子”的男人,这座古朴的中式院落里一片繁忙的景象。
“生意呀,可以,可以,每天少说有一二十桌,周末的时候更多,一个月下来毛收入有七八万元”。毛国钊笑着说。这个几年前还手握锄头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毛国钊说,党的好政策,新农村建设,本土文化的优势,家人的鼎力支持,遵义县联社累计4笔,共计55万元的信贷资金,都是他创业路上缺一不可的重要动力。
乡村旅游是一剂神奇的“催化剂”,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就地取材,让贫困户不出远门就能增收脱贫。近年来,仅在梳池社区,遵义县联社就投放了信贷资金2600余万元,建成了西河葡萄山庄、兄弟农家乐等星级农家乐和20多家乡村旅馆,解决当地群众60余人的就业,日接待能力可达1500余人。
不仅是乡村旅游,一直以来,支持“三农”特别是产业扶贫,是遵义县联社的重中之重。遵义县联社紧紧围绕县里的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基地,深入园区、深入基层了解信息,加强对接,主动服务。近年来,在信贷规模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仍将有限的信贷规模重点放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三农”金融服务上,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农村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地方特色产业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据统计,近五年来,遵义县联社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26亿元,其中涉农贷款110亿元,占全部累计发放贷款的87.3%。遵义县联社认为,只有相关产业发展了,上游的贫困农户的日子才更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