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经济下行、“三期叠加”的背景下,风险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蔓延,从产能过剩行业向上下游采矿、大宗商品贸易和加工等行业扩散,从小微企业向大中型企业传染,对银行业资产质量稳定造成影响。面对挑战,主动、扎实做好各项风险管理工作,努力走在风险前面,成为银行业适应和服务新常态的必为举措。
正所谓“事异则备变”,作为经营风险的商业银行应当明确,防控风险不仅要守好自身城池,更要对外部风险主动设防。相关地区发生的金融风险案例虽然成因不同、环境不同,但是其特点及解决方案,为其他地区各级行处理类似风险积累了经验。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一些传导性风险此时虽未显现,但如果银行经营者不保持戒心,不加强研判,而是“隔岸观火”,囿于一隅,那么等到彼时风险借势蔓延至城池之下,必将付出更多的成本来消化。见贤思齐,见“风险”而内省,无疑是农行各级行落实依法治行和从严治行要求,切实强化风险管理的“必备心态”。具体实践中,应在以下方面为风险“设防”:
防控风险,首先要认清风险,明晰底线,做到“洞若观火”。临深渊而不知危,陷火海而不知险,这是最大的危险。近年来实体经济积累的一些压力以及社会风险已经越来越多传导到银行,信贷超常规投放的“后遗症”逐渐显现,以高杠杆、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金融风险持续暴露,局部地区和部分行业风险突出,并沿担保链、资金链和产业链加速向其他领域扩散。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潜藏的各类风险隐患逐步显性化,对此必须要有清醒认识,绷紧弦、攥紧拳,找准风险点和触发源。
防控风险,重在责任担当、尽职履责,主动“抢险救火”。事在人为,越是风险上升,越需要勇于担当的精神。既不能坐等风险暴露,也不能简单暴露风险,更不能指望通过掩盖风险、隐瞒风险来减轻压力,而是应当积极承担起防范化解风险的责任。各级行、各业务条线必须管好自己的防区,争取“火患”早排除、“火情”早发现,绝不能“隔岸观火”,无所作为。要切实将加强资产质量管控工作作为当前重中之重,严明主体责任,增强风险缓释措施,用好风险管理工具,把风险管控要求贯穿到各个环节、各个岗位。
防控风险,必须增强稳健经营、依法合规理念,避免“负薪救火”。近年来,一些行管理粗放、内控松懈,重规模、重利润、重排名,轻质量、轻合规、轻风险,引发了不少问题和风险。这些教训提醒我们,稳健方能行远。全行上下必须始终秉持稳健的风险偏好,业务发展、信贷投放要与本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相匹配,合理设定业务经营目标和绩效考核方案,走科学发展道路。这样的发展才会持久,否则发展越快损失越大,得不偿失。同时,必须始终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违规,从严治行,从严管贷。
防控风险,更要固本培元,夯实基础管理,全面提升“防火灭火”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千变万化的风险挑战,必须要把更多精力集中到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自身防风险能力上来,通过固本强基保证长治久安。要进一步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变被动防控风险为主动管理风险。扩大风险防控视野。针对当前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高发部位,着眼于根除引发险情的“火源”,切实强化制度规范、流程控制、机器制约和技术监控,完善长效机制。进一步打磨优化风险管理工具系统,加强风险管理队伍履职能力建设,培育人人有责的风险管理文化,打造一支能担当、善担当的员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