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信息 > 会员动态

探索扶贫新路子——湄潭农商银行“三步走”战略打好脱贫攻坚战

阅读次数:908来源:湄潭农村合作银行办公室  作者:安甜甜  2016年1月18日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解决贫困农民的温饱问题时期转化为提高“造血”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脱贫攻坚硬仗已全面打响,如何确保湄潭县在既定的时间内如期完成“决战3年时间、实现3万人脱贫,实施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完成‘六项小康建设’任务,2017年实现贫困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以上”的目标,湄潭农商银行从贫困农民的亟需入手,结合“三农”特点,精准发力、科学施策,积极探索扶贫新路子,确保金融扶贫扶到点上,帮到根上。

一、精准识别,让“弱鸟先飞”。湄潭县有64个贫困村,11891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基础薄弱、部分农户思想观念落后,因病致贫、因灾返贫等现象突出,在扶贫过程中,为避免遍洒胡椒面,湄潭农商银行立足“六个精准”,坚持合力攻坚。一是对建档立卡户开启“脱贫即出、返贫纳入”的动态管理模式。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实现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贫困镇“摘帽”的目标。二是入户摸底,调查核实。为全面掌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湄潭农商银行全员出动,班子成员亲自带领部室、营业网点中层干部及工作人员定期深入帮扶村开展精准扶贫入户摸底调查工作,通过与镇、村干部座谈,了解该村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现状、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问题,同时对前期摸底出来的贫困户家庭、劳动力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准确掌握贫困户信息,确保“真扶贫、扶真贫”。三是与贫困户“认门结亲”,详细询问他们的收入来源、致贫原因和期盼解决的问题等,通过深入了解、找准贫困的症结,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二、拔穷根,在思想上做文章。“穷根”若在,“穷帽”难摘。“拔穷根”,关键是要“好钢用在刀刃上”。一直以来,湄潭农商银行坚持智力式扶贫,通过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及扶贫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贫困农户的“造血”能力。一是择优选派驻村干部,为脱贫攻坚工作按下快进键。按照工作部署,湄潭农商银行在基层网点负责人中优先选派三名有发展潜力、工作能力较强、且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驻村,按照强联系、强思路、送知识、送资金的“双强双送”工作思路为扶贫工作持续加码。截至目前,对永兴镇茅坝村新农村农户黔北民居建设、种养殖业提供信贷资金1989万元、对洗马镇团结村茶叶加工及其烤烟种植发放信贷资金3965万元、黄家坝镇岩坪村发展核桃种植和移民搬迁、搬迁户装修发放信贷资金2916万元,共计发放信贷资金8870万元。二是斩断农民思想之“穷根”。在脱贫攻坚决胜阶段,不斩断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弊端,扶贫工作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金融支持贫困农民脱贫致富过程中,湄潭农商银行不断延伸扶贫半径,充分发挥20名“农民夜校”讲师的扶“智”作用,培育农民的金融意识、市场意识、发展意识。一方面,采取上门辅导及集中宣讲等多种方式,借助报纸、电视、广播、手机等媒体,向贫困户普及基础金融知识和政策信息,让贫困地区的群众切身感受到金融资源和扶贫政策对自身脱贫致富的重要意义,激发贫困户创业的热情,为早日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以农民工春归金融服务及支农支小春雨行动等活动为契机,组织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专题会议等,为返乡农民工讲解致富案例及相关信贷产品办理流程等,通过宣传辅导,既融资又融“智”,为农民脱贫增收、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多管齐下,勇当金融扶贫尖兵。要打赢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就迫切需要提升精准扶贫的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扶贫干部队伍。湄潭农商银行坚持从一切从实际出发,一是制定《湄潭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违规经济处罚实施细则》,《2016年度年审指导意见》及《湄潭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镇按季监测管理制度》等,完善考核制度,通过制度约束,更好的推进扶贫工作。二是加强银政合作。2016年1月15日,湄潭农商银行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举办“易达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操作培训暨精准扶贫“特惠贷”专题培训,就贷款发放对象、发放条件、管理要求及贴息政策等进行详细讲解,确保与会人员熟练掌握贷款操作流程。为更好的拉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2016年,湄潭农商银行计划发放4500万元的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致力于帮助“创客”解决融资难题,激发社会创业创新活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助力农民早日脱贫奔小康。三是强化考核措施。湄潭农商银行将精准扶贫“特惠贷”及“易达”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发放纳入农村业务专项考核,确保精准扶贫落实到人,惠利于贫困群众。

一直以来,湄潭农商银行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既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打好“组合拳”,攻坚“硬骨头”,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为贫困地区不断注入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三农”实体经济之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