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2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真抓实干,提高扶贫质量”。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拔寨冲刺期。贵州省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尽管全省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程度深、发展滞后等问题依然广泛存在,实现2020年如期脱贫的目标任务依然艰巨。作为活跃农业最前沿、扎根农村最深处、服务农民最贴近的支农主力军,如何使贫困农户克服小农思想,激发内生动力,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实现从扶贫“输血”到自主“造血”的转变?湄潭农商银行出实招、办实事,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为金融扶贫发展保驾护航。
结对帮扶送去脱贫希望
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实效。除了资金扶持,如何让贫困农户变被动靠天吃饭为主动勤劳致富,是脱贫攻坚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12月22日,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结对帮扶务川大扶贫工作会议在务川自治县召开。会上,省联社与务川自治县人民政府签订了《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结对务川自治县大扶贫战略合作协议》,明确由24家行社结对帮扶务川县加快实现致富脱贫步伐。根据工作部署和安排,湄潭农商银行定点扶贫茅天镇兴隆村,兴隆村位于茅天镇西北部,距务川县城87km,全村有农村人口1265户5214人,国家级贫困农户295户1087人,其中:一般扶贫户188户 681 人,扶贫低保户107户406人,低保户55户105人,五保户10户11人,贫困发生率为21%。由于地理环境恶劣,发展缓慢,农民还是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收入有限,增收十分困难。为充分了解当地情况,湄潭农商银行董事长余文学深入兴隆村进行实地考察,通过看现场、交流座谈等方式了解该村的实际情况。并与当地村支两委共同商讨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为当地贫困农户送去脱贫希望。实地调查结束以后,湄潭农商银行召开专题会议,坚持帮扶与兴隆村整体发展规划相一致、精准扶贫与贫困农户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针对帮扶对象制定帮扶方案、量身定制帮扶计划,精准施策,旨在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兴隆村村民早日脱贫致富,力争将昔日“穷沟沟”,打造成为未来的“金窝窝”。
普惠金融+互动体验 立脱贫之志 解脱贫之惑
在偏远的农村,金融知识的匮乏、金融法治观念的淡薄、对相关政策知之甚少,是农民致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对防诈骗、反假币知识的缺乏,更是导致农民长期成为电信诈骗及假币的受害者。扶贫先扶智,为精准落实“六个到村到户”要求,切实减少农村“金融盲”现象,湄潭农商银行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全面铺开金融“扫盲”工作。一是以“金融知识进村寨”“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等系列活动为契机,以开展“金融夜校”为载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农户普及基础金融知识及政策信息,同时大力宣传推介本行金融产品和金融知识,确保农民听得懂、能理解、用得上;二是持续开展信合村村通互动体验活动。尽管在湄潭县域,信合村村通已实现了118个行政村全覆盖,但仍有不少农户不懂得如何使用。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湄潭农商银行利用乡镇赶集日,摆摊设点,向农户现场讲解村村通操作流程,并手把手的教,直至农民会用为止,真正让“村村通”变为“人人懂”“人人用”。 让信合村村通成为农户贴心好帮手,让每个贫困地区都能享受高效、便捷、个性化,均等化的金融服务。三是通过深入开展知识讲座进村支两委、进校园、进村组、进园区、进集市 “五进”活动,宣传信用工程建设、自助设备使用、常规金融信贷政策及党委政府的相关政策,并结合当地群众身边的事例为农民讲解防诈骗及反假币相关知识。截至目前,湄潭农商银行累计开展金融夜校178场,金融知识宣传19场,发放宣传资料20000多份,利用LED播放金融知识40多项,制作发布各类宣传栏、展板200余块。受众达2万余人次。
信用工程+产业链扶持 铺平脱贫致富路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湄潭农商银行通过对贫困地区上游产业链的扶持,辐射带动了下游农户脱贫奔小康。并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引领,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加大信用工程建设力度,精准对接特色产业、切实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促进信用与信贷互联互动,增强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同时全行客户经理奔走于田间地头,走村进寨了解金融服务需求,为99007户农户建立信贷档案,并及时给予信贷支持,通过建档评级授信,为农户量身定贷,确保农民贷得到、还得上、能致富,同时积极与县扶贫办联系,对全县的贫困农民进行摸底排查,分级登记,按照贫困等级,确定信贷帮扶强度;同时加大对村办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信贷资金注入,帮助村办企业解决资金和市场销路难题,以此为更多的贫困农户提供就业机会,带动贫困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金融扶贫之路任重道远,湄潭农商银行坚持深耕细作、根植农村、惠及于民,扎实推进精准扶贫行动,举全行之力,助力贫困农户早日脱贫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