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5日,遵义市电视台、红花岗区电视台分别播出了以《坚持精准扶贫 铺就脱贫管道》为题的新闻纪录片,该片由红花岗区委宣传部拍摄制作,对红花岗联社近期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实时报道,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自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宋锐在全省农信系统扶贫工作视频会上作了题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开发会议精神充分发挥精准扶贫金融主力军作用》的重要讲话以来,我区联社结合自身实际,早贯彻、广发动、 抓落实、重实效,认真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积极探索创新“1+3X”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即:“1”是指以省联社党委的统筹部署和“精准扶贫”工作意见为指导,“3”是指以红花岗区党委政府为主导,红花岗联社配合,扶贫对象参与的扶贫格局,“X”是指通过“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我区联社积极参与,多措并举,“放水养鱼”激发精准扶贫的多种积极效应。
(一)精准识别,扎实深入强基础。一是快。2015年10月21日,红花岗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罗勋组织党委成员、相关部室负责人召开“精准扶贫”工作精神学习会议,及时传达省联社相关会议精神,立即成立红花岗联社精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罗勋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确定联社农村业务部负责红花岗区精准扶贫的日常工作,并抽调人员集中开展工作。按建档立卡户数工作量,对各社按任务量制定遍访摸底限时任务分配表,11月底要求镇隆、石佛路、新店子三家信用社完成摸底工作的100%,金鼎、深溪、海龙、巷口、南关、新蒲、忠庄等7家信用社11月完成60%,12月20日前100%完成,确保12月底全部完成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的进村入户摸底、补建档工作。二是勤。按照“户户见面”的原则,由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罗勋带队,各相关信用社主任和客户经理针对各自分包片区,顶风冒雨,不畏严寒,深入农户家中调查座谈2000余人次。三是准。联社领导挂帮到村、信用社主任挂帮到户、客户经理挂帮到人,认真调查了解贫困户生活现状,分析其贫困原因,做到心中有数。要求各社客户经理必须进村入户,逐户走访,禁止坐在办公室填资料、编造数据。截至2015年11月30日,我社已完成3482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的摸底核查工作、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80%。
(二)精准发力,“五个帮扶”无死角。一是党建帮扶。联社党委确定由班子成员分别挂帮1个贫困村3户贫困户、支部书记挂帮1个村2户贫困户、党员干部挂帮1户贫困户,助力贫困户早日脱贫。二是信贷帮扶。符合建档评级条件、有致富意愿的,按照“特惠贷”管理办法要求,实行基准利率,大力支持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农户贷款,大力支持地方政府新农村小康房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帮助精准扶贫农户脱贫致富,帮助贫困村经济发展;三是智力帮扶。通过聘请讲师,对缺技术的人员,联社出钱聘请专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对贫困家庭中的成年子女因贫失学的,帮助联系职校,出资帮助求学,实现“帮助一个孩子,带动一户脱贫”。四是捐赠帮扶。对五保、低保及老龄户,联社采取结对捐赠帮扶,定期慰问。五是产业带动帮扶。采取“公司+农户+电商”的方式,将贫困户的农副产品引入电商平台,电商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同时我区联社给予电商企业提供信贷优惠政策。
(三)精准推进,“五个金融”助发展。一是强化电子金融。联社多方联动,整合资源,建立金融精准扶贫微信群、QQ群,及时传达党政扶贫政策、贷款所需资料、摸底工作要求及帮助农民致富的相关信息,与镇政府、村支两委共同组建“金融网络学院”。二是强化“三农”金融。为引导掌握了一定技能、积累了一定资金的农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区域经济更好发展,红花岗联社不断增加贫困地区“致富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量,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有效缓解“三农”经济发展中的资金困难。三是强化民生金融。针对因年龄、疾病、智力、教育支出等原因造成贫困的农户,联社启动爱心基金,以捐赠的方式,帮助其改善生活状况,消化解决其就医债务,建立长期助学计划帮助其完成学业,增强他们生活的信心。四是强化小微金融。在立足服务“三农”的同时,将扶贫工作与与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用好用活中央和省有关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向小微企业提供“黔微贷”信贷支持,作为解决小微企业难获金融支持难题的有效途径,加大小微企业信贷资金投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小微企业发展,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景象,以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五是强化产业金融。向发展前景好、能带动就业、带来当地经济发展的涉农企业、中小微企业提供农户大额信用贷款使其发展得到良性拓展,提高涉农企业、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精准扶持,金融服务大提升。一是大力推行“特惠贷”。制定《遵义市红花岗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特惠贷”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给予“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除担保抵押、财政扶贫贴息支持、县级风险补偿”利率按基准利率执行的超低成本贷款;二是设立精准扶贫绿色通道。各乡镇网点为贫困农户建立一条“特惠贷”绿色办贷通道,使他们享受更加快捷、方便、高效的贷款服务。三是增投助农贷款。为支持更多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区域经济更好发展、带动就业,红花岗农信社不断增加贫困地区“致富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量,还将扶贫工作与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向发展前景好、能带动就业、带来当地经济发展的小微企业提供“黔微贷”信贷支持,以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五)精准融合,金融活水润一方。通过对“1+3X”精准扶贫模式的积极探索创新,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带来了多种积极的社会效应:一是加速了脱贫步伐。目前已完成80%的建档进度,截至上月末已向省联社下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5265户贫困户累计投放贷款金额4145.54万元,现有余额2278.67万元。二是改善了信用环境。结合前期的信用工程创建工作,通过精准识别和面对面宣传,按照守信原则,解决了贫困户不愿贷、银行不敢贷的难题,与农户关系不断融洽,农户守信度不断上升。三是激发了创业热情。通过贷款扶持农民把企业办在家门口,更多地吸收当地不能外出的贫困户就近务工,加速贫困户脱贫步伐。如对金鼎山镇“80”后创业明星敖弟明、深溪蛋鸡养殖协会、海龙木材加工企业等农户的信贷支持,均带动当地贫困户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