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商银行招录了很多年轻大学生,他们大多在基层工作,成为了农商银行支农助农的一支重要力量。青年员工文化水平较高,工作热情饱满,但是面对繁复芜杂、千头万绪的基层支农工作时,也难免左支右绌,不得章法。我认为,年轻员工要在基层工作中如鱼得水,就必须多一些“农家情结”。
一要懂得农家心。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农商人如果不能充分了解农家人的心思,完全照抄照搬书上的说教理论,显然是走不通“农村路”的。所以,想要在工作上打开局面,就必须懂得农家人的心思,用农家人的思考方式去思考问题,用农家人的办事方法去处理问题。比如走访农户中,时常到农户家中坐坐,送些小礼品,在联络感情中了解掌握农户金融服务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服务,远比公式化的走访农户效果要好得多。
二要会说农家话。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用农民的语言沟通才能真正地走进农户,通过接地气、近人情的谈话方式才能更好地取得农户的信任,真正成为农户的“贴心人”。农商银行网点大多在乡镇,员工经常要跟农户打交道,有些年老的客户只会讲方言,不识字甚至连自己的姓名都不会写,如果员工只是按照文明规范服务和年老客户讲普通话,就不如跟他们用方言拉家常所产生的效果好。
三要愿做农家人。俗话说“进了农村门,就是农家人。”很多青年员工大学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农商银行工作,农村基层工作环境肯定比不上大城市繁华,甚至有些沉闷,如果不能以一个农家人的姿态融入工作生活中,工作是难以开展的。因此,扎扎实实把自己当作一个农家人,注重多读“无字书”,主动把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书本中“走出来”,做到“信书”而不“唯书”,多学习、多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