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海拾贝 > 银苑百花

读《围城》有感

阅读次数:1343来源:工行遵义分行  作者:杨溪  2015年7月1日

 “婚姻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在我看来,心灵也是一座围城,生活在自己的阴影中,只会越困越深。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走出围城。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作品,该作品凝聚了他对社会腐败、学术堕落的感叹,堪称一部现代版的《儒林外史》,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现实主义讽刺长篇小说,也是一幅生动形象的市井百态图。小说故事发生在1937年战乱之中的中国,故事围绕着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展开,透过一系列的生活琐事表达出一个知识份子的悲哀。书中的方鸿渐不管是在爱情上、事业上、生活上都面临着重重危机,他虽善良,但懦弱,缺乏原则,甚至还带有一丝玩世不恭的态度,正是因为这种性格,使他身陷“围城”。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购买了假文凭,买了以后又觉得良心受到了谴责,他又深陷“围城”。而这个“围城”,使他自己为自己锁上精神的枷锁,一切皆因欲望、利益、虚荣而产生。“围城”是他自己创造的,他想成为大人物,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他只想去改变环境,并没有适应环境,没有真正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存在,没有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真才实干赢得他人的尊重。利用旁门左道,利用手段,做一些自己都觉得对不起良心的事情。方鸿渐,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面对自己的欲望,有些亦正亦邪,他一直在两者交界处游荡。正是这种性格,使他身陷自己为自己创造的“围城”。

《围城》揭示了人们心灵最深处的罪恶-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和荣耀,躲在黑暗的角落里,攻于心计,明争暗斗,人们在这样的贪婪和欲望的驱使下变得缺少了人性的温暖,这篇小说让我们更加深刻的审视自己的内心。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围城”,有的人干一行爱一行,脚踏实地,默默无闻,持之以恒;有的人却频繁跳槽,浅尝辄止,做事没有耐心,总觉得别人的工作比自己好,收入比自己高,运气比自己好,但当换了新的工作、从事了新的事业、接触了新的朋友,却又觉得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到头来莫过于空悲切罢了。

诚然,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学习与娱乐、发展与落后、成功与失败,都是这座城市的本色。若只是憧憬未来,好高骛远,碌碌无为,投机取巧,总想走出自己心中的那座“围城”,循环反复,却只是在庸人自扰而已。其实,很多人的成功是自身奋斗和运气相结合的成果,是汗水和毅力换来的成就,若只看到别人的成绩,而看不到别人的辛苦付出,这样被自己理想化了的“围城”,是无法获得成功的。

每每重温这篇小说,我都会有新的感悟,在我看来,人生的追求不仅仅只在于结果,追求成功的过程也许比结果更为重要。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学习与娱乐、发展与落后、成功与失败,都是这座七彩城中的各种颜色。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种元素。当一切人和事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当城中的本色都均匀涂抹、和谐共处时,那么这座围城就不再是一种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充满幸福和温暖的城堡。

世间本无烦恼,庸人自扰之,凡事应更多地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考虑,多找找自身的原因,花谢花开,一切美好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