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海拾贝 > 银苑百花

书 趣

阅读次数:1246来源:红花岗联社事后监督部  作者:陈国红  2015年5月29日


如今,我们的节日似乎太多,让人有些应接不暇。四月二十三日或许是一个被很多人忘记的日子,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每一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份,旨在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

想起书,想起读书的趣事,曾经经历的往事注入心底,不能忘怀。年少时读书是一件既愉悦又让人感伤万分的事情。记得,小城十字街的书迷租书店,我曾是那里最小的读者,每天放学后便准时到租书店,坐在小凳子上,把自己攒了又攒的零用钱奉上,就可以看自己喜欢的书了,因为没有押金,只有在店里看,不能带走,直至黄昏,该回家了,还依依不舍。不知看了好多书,终于凭信用可以不用押金借书了,那种可心的劲是酣畅淋漓、肆无忌惮的。那时的书种类很少,就像一个饥饿的孩子,有点饥不择食了,只要是书,不管什么都看,厚的、薄的,长篇的、短篇的、各种体裁。书中自有一切啊。终于导致了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除了语文成绩尚可,其他终究成了半吊子学生。父亲大人发现了我进书店租书的秘密,他并未声张,只是将我悄悄放在枕头底的书拿走了。我深深记得那本书的名字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我发现书不见时,那时的感觉可谓是天要塌了,因为书不见了,那是要还书店的呀,我没有钱买来还,一连几天我都是惶惶不可终日,书店是暂时不敢去了,巴不得自己就是书中的狐仙妖怪,能变出书来就好了,最后也不知攒了好久的钱了,才把书给还书,至今也没想明白,父亲把书藏那儿了。

书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它见证了我们的喜乐哀伤,什么是爱?什么是恨?什么是智慧?什么是诗意?什么是信念、什么是道德和文明,什么是宗教和信仰。今天这时代,阅读已呈现了多元化,但我仍然喜欢捧上带有墨香的书细细品鉴,有些书已经发黄,依然喜欢回看。看名著,也看当下畅销的书籍。我读杨绛先生散文《我们仨》,深悟她和钱钟书是千古的知音,他们是彼此的唯一,他们的懂得是爱情里最高的境界。书里有爱情,有友情、有慈悲、有悲欣,有超然于男女之外、生死之外的大限。我读于丹的《论语心得》,因为我对灰色的孔子与彩色的世界总是有些不明白,我似懂非懂,却也怡然自乐。我也读当下最会讲故事的青年作家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我相信一个有故事人也会是一个有内涵的人,去体会当今年青人对爱情的向往和无奈。

书需要细细品味,慢慢的阅读,书啊,如果身体不能在路上,那么让自己随着心仪的书籍做一次快乐恣意的心灵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