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农业银行将服务“三农”作为股份制改革基本方针并如期完成股份制改造实现挂牌以来,农业银行履行国家赋予支持“三农”责任已经成为各级农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如何从信贷支持方面破解“三农”问题,成为农业银行各级决策者时刻思考的问题。作为在农业银行县支行已经工作二十六年,可算“老农行”的我,对农业银行回归“三农”后的服务“三农”举措思绪万千。星期天,今夜闲暇时节,吐露感想求得心灵安慰。愿此举能换来人们对农业银行服务“三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一、“三农”问题不容忽视
家住偏僻农村,出生于六十年代的我,童年时代因为大集体使粮食保障成为难题,以致人口多的家庭主食以玉米、土豆、红薯,甚至野菜为主,将何时能吃上白米饭视为梦想。记得是在种植杂交水稻诞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才逐渐实现了梦想。如此演变过程,让一代中国人深深地打上了“有粮不慌”、“惜米如金”的烙印。直到今天,老父亲还在为粮食问题担忧。即使粮价再高,他已不愿将自己库存节余的粮食卖掉。特别是去冬以来的连续干旱,更让老人们忧心忡忡。近些年来,随着外出务工浪潮的席卷,长期在靠天吃饭天地里打拼的年轻农民,深感劳作与收获不能成正比,纷纷举家外出,加入“中国产业工人”(外出务工人员的代名词)的行业,原来相依为命的田和土被闲置。唯有年老体弱的,还在静静地守候着那自己不能主宰来年收成的土地。所以,农民苦、农民累、农民收入特宝贵,成为中国农民的现实写照。“尽量不要当农民”成为如今农村小孩的奋斗目标。虽然国家为了激励农民从事粮食种植,相继出台了诸如免征农业税、给予粮种补贴的各类优惠政策,还是让土地较少的农民未能心安理得。好在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广博土地未出现普遍的大面积荒芜,才使得今天的粮食供给问题在部分人看来是“骇人听闻”。
二、“三农”问题牵挂高层
“三农”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1996年以来,农业步入一个困难时期,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2000年3月,时任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在给《上总理书》中列举了农村中触目惊心的危机:盲流如“洪水”、负担如“泰山”、债台如“珠峰”、干部如“蝗虫”、责任制如“枷锁”、政策如“谎言”、假话如“真理”。李昌平的上书通过媒体震动了全国,至此,“三农”问题”的危机暴露在公众面前。此后,各类专家、学者,特别是研究“三农”问题的专家、学者为如何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奔波不已。2003年5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下了很大功夫。2004年起,连续七年,中央一号文件均部署农业农村工作,使得我国粮食连续六年获得好收成。总结六年的经验,温家宝总理的“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最为贴切。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发展,粮食稳产功不可没。从一个侧面,对“有粮不慌”、“无农不稳”给予了最好的诠释。
三、服务“三农”道路坎坷
靠耕作田土生存的农民,在大力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全面解决温饱问题后,都在为追求更好的生活而思考。然增产不增收的现实时刻困扰着他们。因无固定生活来源,自然形成了火烧眉毛顾眼时的“农民意识”,使得本来就缺乏资金的他们显得力不从心。各级各部门为了振兴地方经济,纷纷将如何使农民钱袋子鼓起来作为重要施政目标。由于农民拥有土地,只好将目标锁定在种养业上。随后,立足本土,大力发展烤烟、油菜、水果、茶叶等种植业,养猪、养牛、养羊的养殖业的地方,特别是县域战略纷纷实施。发展产业,资金第一。作为产业发展资金的主要供给者,金融部门被推在了峰口浪尖。然金融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与农户底子薄、无有效抵押担保物形成了一组矛盾。不得已,只好以信用方式发放贷款,将按期归还,实现贷款的有效性放在个人守信的人格上。此举,最后只能以大量的呆坏帐告终。层层的责任追究,使得银行不得不产生“惜贷”思想。在我的记忆中,股改前的农业银行因为支持养猪、养羊、养牛、养狗、养鱼、养鸭、养鸡等养殖业以及猕猴桃、野木瓜、蚕桑等种植业,造成大量的信贷资金如今未能收回。一定程度上,造成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积极性受挫;使农行人深感服务“三农”道路坎坷。
四、服务“三农”再次打响
股改后的农业银行,按照国家的要求,再次回归支持“三农”,将千方百计支持“三农”作为工作的重心,以此来履行国家赋予的责任。各级农业银行为了给地方政府分忧,主动探索服务“三农”的新途径。我所在的县支行,自2009年以来,立足地方经济振兴规划,以发行惠农卡,发放小企业及农户小额贷款为推手,依托地方产业,不时给予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然因农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制,全国政策一口出,使得处于县域经济、金融规模相对较小区域的县级农业银行感到力不从心,造成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对农业银行服务“三农”具体举措所显示的力度不大意见纷纷,特别是对大量的存款资金不能就地消化而上存感到不满。近些年来,在县以下有网点布局,近年挺进县城,试与农行比高下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坚持“农行敢涉足,我就大踏步前进”的思想,其频繁的大动作、大投放得到了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认可。比较效应,使得农业银行地方声誉打了“折扣”。
五、服务“三农”十分艰辛
我所在的农业银行县支行作为唯一的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农业为主,工业极为薄弱的境况,使得不遗余力服务“三农”被定位为理所应当的重任。面对以前因效益问题实施机构收缩所形成的县以下无网点现实,考虑到农户使用农业银行金融产品的方便,不致无使用环境造成农户怨气,只好选择相对县城较近的地方发行惠农卡类的产品。与此同时,为了切实解决小企业的融资难,突破制度框框,先后发放了部分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一定程度上使几个算得上 “明珠”的小企业资金需求得以到位。今年以来,为配合我所在县实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试点,力促农民专业合作社“新苗”快速成长,使现代农业在广阔农村开花结果,农业银行通过认真细致的调研后,创新抵押担保方式,用茶园抵押,对可称得上“规范”的几家茶业专业合作社给予了流动资金支持。上述一连串的扎实举措,彰显了农业银行奋力支持“三农”的信心和决心;赢得了地方政府及农户对农业银行一心为地方经济振心出招响亮的认同。个中艰辛实在难以言表。
六、服务“三农”任重道远
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一揽子举措,的确给县域经济,特别是农村绿色经济注入了“催化剂”。然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农业银行的客户经理们却为贷款能否如期偿还本息所忧虑。必竞“包放、包收、包效益”的紧箍咒,唐僧时刻在念。到了徐娘半老,还晚节不保,讨来个工作不力、下岗清收的“美差”。你说,应该不应该。如今,办理发放“三农”贷款的客户经理,整天在“还好,贷款未到期”、“菩萨保佑,但愿贷款能够到期归还”的复杂斗争中度过。你说,惠农卡这个产品,对象就是农民,人家农民需要,你农行却不给,他不与你起气才怪。构建和谐社会,让每一位农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只好发张卡给他。然农民得到惠农卡就要求农行给予授信并匹配小额农户贷款。有经营项目,还款有保障的农户,对其授信并匹配小额农户贷款没有话说。而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农户将小额农户贷款视为“救济款”,认为不给他贷款就是对他的不尊重。客户经理对于如何处理如此矛盾感到捉襟见肘。小企业贷款对于经营管理有条不紊、从事项目效益较好的小企业来说,实在是个好产品。然大多数小企业却在管理上无法上档次,连张标准的财务报表都不能适时提供。要求他聘请个具有资格证的会计来帮助理财,他却认为业务较小,用不着花大价钱请个会计算账,使得银行客户经理无法及时了解其经营情况。你说,担忧不担忧。
“三农”问题,的确任重而道远。作为在此时代掌管农业银行信贷资金的客户经理来说,如何能够尽自己的所能,在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征程中一路走好?如何在协助地方政府破解服务“三农”难题的道路上做到不懈探素?需要一代,甚至几代农行人的艰苦努力。愿服务“三农”的一个又一个举措,能换来大地的良知,给为此奋斗终身的人们一个满意的答案;愿服务“三农”能够带来美好的明天。
夜深了,明日还要上班,只好停止键盘击打休息。相信会有续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