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业务浅谈

制度执行力的思考

阅读次数:1430来源:余庆联社事后监督部  作者:马燕妮  2015年1月6日


日常翻阅微信的订阅号,看看更新的内容,偶然看到这样一段话令人深思不已:打造对的管理机制——防止好员工变坏,让坏员工变好,弱化领导,以制度为核心,员工会尊重制度;制度不仅是文字的表达,更是数字的量化,用数字明确制度,制度更有执行力。“制度可以用数字量化”的观点使我好奇,但笔者究竟以怎样的境界在思考制度执行力又不得而知。如何量化?怎样用数字明确?具体的执行方式是什么?该如何实施?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涌入脑海。原本以为资源共享的互联网能帮我解决这些问题,搜索关键词,看遍网页也没能找到想要的答案。转念一瞬间,似乎答案已了然于心。

从事信合工作这些年,前前后后收到有关制度的书籍十余本,内容也是相当的庞杂,有时令新规,也有前车之鉴,还有旧制度废除,重新整理完善的。大到国家(商业银行法、会计法、经济法)小到行业科室部门,各岗位各领域涉及并加以执行的制度都是比较多的。以前台柜员为例,暂不说是否守时,是否穿戴整洁,就业务而言,从她踏进营业厅开始就要遵循门禁制度,要熟知十条禁令,办理业务前要知道:《储蓄管理条例》、储蓄业务基本操作规程、出纳业务基本操作规程、会计业务基本操作规程;办理现金收付业务时又涉及:反洗钱法、人民币支付结算管理办法、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人民币挑剔标准、残损币兑换办法、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客户办理个人开户业务还得知晓: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个人存款实名制、客户身份识别和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还有印章的管理办法,有价单证及重空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这些制度零零总总加起来也有十余个,却是前台储蓄柜员必须知晓的,最为基础的刚性要求。而标准化服务的执行又是业务发展,维护客户的软实力。可与科技技术并齐,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哪种性质的规章,制定了就需要人们去遵照执行。由于制度是文字的表述,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如何能准确的把握涵盖的意义,就成为制度执行的关键之首。设想有这样一个部门,对制度反复吃透后化繁为简,对关键部分重点部位进行精简,将长篇的文件、管理办法简化为一条条浓缩的文字概括,简明扼要又便于理解。或许有人会问,就算简单了,可是要执行的制度那么多怎么记住呢?这就需要相关部室对制度进行梳理,对重要制度分区域分岗位的做成牌匾挂于适当的位置。比如营业室的门禁制度,它属于禁止性很强的条例,是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的,如果将其简化成门前提示标语,清晰明确的罗列出什么情况可进入,需提供什么证件或材料等,然后制作成牌匾粘附于门上,既让员工在每天的进出门前都留下印象,也能给外部进入人员一个提示。岂不是两全其美?

其次,如果制度能得到很好的梳理,那么笔者所说的制度可以量化就很好理解了:对重要的、操作性强的制度出台奖惩细则,实行激励机制,弱化领导,一切以制度为标尺,按其细则实施兑现,无论是位高权重者,还是普通职工,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相信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工作的热情,将制度的执行当成快乐的事情去做,又何愁执行力呢?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制度的朝令夕改会对执行非常有挫败感。试想,已执行的制度大家都按其执行,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正当热情高涨的时候,突然又改掉,犹如被泼了一身冷水,顿时浇熄所有的热情,纷纷困惑:制度的不确定性,执不执行也没多大的关系?这让执行者不信任制度,缺乏安全感。那么执行力又该从何谈起?

总之,完善的制度,是靠执行力体现的。而制度执行力的提升不仅仅是被执行者一方可控的。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打造对的管理机制还需多方位权衡,制度执行力才更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