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农行不简单,服务‘三农’勇争先,最难忘,近两年,服务‘三农’走在前,‘蓝海战略’新举措,推动遵义农村经济新突破……”在1月21日遵义市银行业新春联谊会上,一曲悠扬轻快的音乐快板《服务“三农”做贡献》赢得了全场声声喝彩,铿锵有力的快板声叩响的是遵义分行阔步“三农”的足音,如雷的掌声是对遵义分行“三农”事业的无言肯定,字字珠玑伴随激昂的音乐,一幅幅躬耕“三农”沃土的锦绣画面在眼前铺陈、延伸。
对于遵义农行人来说,2009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跨越,一系列重要决策的实施曾让他们热血沸腾,县域经济燃起腾飞的希望曾让他们激情满怀,2009年是遵义分行浓墨重彩服务“三农”的一年,是大刀阔斧推进“三农”事业部制改革的一年,是县域业务经营突飞猛进的一年,更是遵义分行业务发展异军突起的一年。一年里,遵义分行始终坚持服务“三农”这个主题,大力实施县域蓝海战略,大胆求索,扎实工作,实现了新的跨越和突破,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褒奖。
2009年,遵义分行举全行之力,刷新了县域信贷投入的记录,新增涉农贷款10.34亿元,涉农贷款余额40.26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的72.4%,涉农贷款增量占全行贷款增量的77.5%,发行惠农卡158788张,授信7656户,新增农户贷款13116.2万元,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14.5万元。这一串串数据背后凝聚的是遵义分行1200名员工横下一条心、拧成一根绳,铆足一股劲为服务“三农”干实事、创实绩的坚定决心和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不屈精神。
县域要输血,找好大动脉。什么才是主宰县域经济的大动脉——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县域中小企业。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以点带面、全面覆盖的效果,遵义分行对各县域企业进行梳理排队,实行名单制管理,通过一年的重点突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开户25户,新增授信13户,金额2344万元,累计发放贷款1844万元,主要投向电力、商贸、矿物产品、日用品、机电设备、食品加工等行业,其中,营销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32笔,余额4586万元,同时,储备和培育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优良客户群体。
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直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加强农村流通网络、公路、电网和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遵义分行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该行进一步加大了城市消费信贷产品在农村的推广力度,培育和开发新村建设、汽车下乡、家电下乡、小城镇建设等新的增长点。遵义分行用实际行动恪守了服务“三农”的庄严承诺,投放县域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6000万元,商贸零售业贷款4501万元,医疗卫生行业贷款1000万元 ,票据贴现1667万元。该行还积极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信贷支持,制定了信贷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意见,运用农户小额贷款向返乡农民工授信1380户,金额2860万元,重点支持返乡农民工在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以及修缮房屋经营乡村旅游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在服务途径的选择上,遵义分行可谓煞费苦心。该行组织考察队远赴四川、重庆等地考察学习,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科技攻关和手段创新,经过大量的去粗取精、取长补短的基础性工作,该行开发出订单农业生产经营贷款解决辖属遵义县烤烟产业化发展,形成了湄潭的“以卡代证”和余庆支行“以卡代收电费”试点,实现了以项目为依托的发卡模式,为整村、整镇、整县推进惠农卡闯出了一条新路,这些工作模式,来源于基层,来源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大银行服务小农户面临的网点网络、人员等方面瓶颈,缓解了农村金融信息不对称和运作成本高等困难,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遵义分行也由此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三农”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省人民银行和《贵州日报》专程到该行调研,对该行服务“三农”的方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渠道建设方面,除加大对现有农村网点的改造、提升其服务功能外,该行还借助电子化、信息化等手段加强“三农”金融服务。一年来,共向县域地区投放ATM40台、POS机具107台,安装支付通253台,有效延伸了服务覆盖面。在没有农行网点的地区,通过派遣流动客户经理组、流动服务车,支持、服务偏远地区农民,进一步延伸金融服务范围。
“服务‘三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面对成绩,遵义分行人一句朴实而简单的话道出了农行人扎根县域、持久作战的信心和决心,正是这种面对成绩不骄不躁,面对困难勇往直前,面对发展绝不手软的强硬作风和谦恭心态使得遵义农行人在服务“三农”的道路上展现出无往不胜的强者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