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信息 > 会员动态

“亮剑”劈开发展路——道真信用联社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纪实

阅读次数:6103来源:遵义市银行业协会  作者:道真信用联社办公室 李世明  2009年11月3日

2008年3月,道真联社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但是,由于多方原因,一个存款余额近9亿元,贷款余额近5亿元的联社,摆在面前的却是这样的现实:贷款规模负增长,不良贷款不降反升;按贷款五级分类统计口径占比为34.57%;拨备缺口达3000万元;监管评级为6A级……,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信用社经营效益低,员工收入低,士气低。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联社新一届班子没有迷茫和迟疑,更没有回避。而是主动出击,深入调研,果断决定从贷款清理核对和不良贷款清收盘活着手,抓合规、降不良、控案件、抓发展。在这项工作中,他们敢于叫板,敢动真格,通过8个多月的打拼,迅速扭转了困局,取得了显著效果。其具体作法是:

一、查明原因

通过联社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认真调研,及时摸清了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和形成的原因:

——经营理念有失审慎。“重规模、轻质量、重速度、轻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致使资产质量日趋恶化。如2006年,该联社贷款总量增加7596万元,而不良贷款(四级分类)却增加了1175万元,当年新增不良贷款与当年新增贷款之比达15.47%;

——内部管理有失严谨。制度执行力差,管理粗放,处理不力,假名、借名、跨地区、化整为零等违规贷款平发。通过对10个基层信用社的贷款清理和现场核对,发现各类违规贷款453笔,金额达774万元;

——内部员工贷款较多,久拖不还现象普遍。通过清理,该社职工贷款余额达1467.03万元。

——人为掩盖不良贷款真实情况。一是考核办法不完善。导致一些信用社和部分员工为了小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以贷收息;二是为了达到央行票据考核的有关要求,一些基层社不按规定调整贷款占用形态,或违规转贷掩盖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

——信用社负责人及员工调整后,“新官不理旧帐” 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不良贷款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清收,一些贷款长期不闻不问,甚至丧失诉讼时效。

二、拟定方案

为确保不良贷款清收不走过场,不陷入年年清收而年年不见成效的怪圈,联社及时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清收方案,并根据管理需要,恢复了风险资产管理部,配备了精通业务、知晓法规、敢于碰硬的业务骨干,细化了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制定了清收措施,明确了“先内后外、先易后难” 的基本原则,及时启动了依法保全、依法清收、依法打击逃废债行为的不良贷款清收程序。

与此同时,联社迅速抽调精干力量,配备专用车辆,成立工作组,决定先对10个营业网点贷款进行彻底的清理核对,并要求做到户户借款人要见面,笔笔贷款要有说法,做到查一社,清一社,查一笔,落实一笔,见效一笔。

三、落实措施

针对不良贷款责任人不明确,情况较复杂,成因各异等特征,该联社班子成员深入分析情况,认真查找症结,及时采取了“一户一策,对症下药,多法并举,分类处置” 的清收策略。

——信用社员工及家属贷款在2008年3月底前,贷款己形成不良的,进行全面清理统计,并提出限期还本、限期结息、限期订立分期还款计划的“三限”要求,对不按“三限”要求认真落实,逾期贷款在7月30日前未结清利息, 12月31日前未还清本息的,一律作为待岗收贷处理,期间只发基本生活费,并不得享受奖励工资及奖金,同时还规定了内部员工在信用社贷款未还清之前一律不得外调、内退、退休。为此,在联社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还清所欠贷款本息的作用下,截止目前,该社已收回内部职工及家属贷款本金290.95万元,利息79.99万元。

——对员工违规责任贷款坚持按照“四个不放过” 的原则落实清收责任。即:责任落实不清楚不放过、信贷资金损失不减少不放过、责任追究不到位不放过、问题处理不落实不放过。经达8个月的艰辛努力,已对辖内10个社信贷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共查出违规违纪贷款453笔,金额达773.91万元,涉及员工35人(次)。经调查取证,责任认定,对35名涉嫌人员分别给予了及时处理,其中:行政记大过处分1人,免去信用社主任职务2人,降职1人,下岗收贷5人,限期收贷30人。通过责任落实,抓典型带动,仅两个月就收回各类违规违纪贷款343.65万元,占违规贷款总额的44.4%;收回利息29.21万元。其中:自觉赔偿的20万元;收回已核销的呆账贷款10万元。

——对一般农户不良贷款则充分利用信贷联络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三熟”优势,并将信贷联络员劳动报酬与清收不良贷款和小额农户经济档案建档、评级工作挂钩,进一步加强村级信贷联络员的管理,着力打造农信社“编外”队伍,切实解决信用社服务面广、人员少、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全县信贷联络员就帮助信用社以现金形式收回不良贷款167万元,使不良贷款占比下降了9个百分点。

——对其他不良贷款则通过建立不良贷款管理责任制,采取责任到人,并根据每笔贷款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追加担保抵押、完善贷款手续、签订还款计划、取催收回执等措施,落实债权,保全资产,防止风险蔓延和损失扩大。对符合信贷条件,但一时还存着实际困难的借款户,实行帮扶盘活,培养其还款能力,化不良为正常。

四、依法处置

该联社由于长期以来没有运用依法收贷这一手段,部分借款人不讲信用,有账不认,有钱不还,并因此而对其他一些诚信的借款户也产生了不良影响,故意拖欠、等待观望现象日渐突出。对此,联社领导班子高举法律武器,主动与县人民法院、县公安局协商并分别达成合作协议,抽调人员组成5个依法收贷工作组,及时启动了不良贷款依法清收程序,对154户典型赖债户及时实施诉讼,诉讼标的达773.86万元。法院立案154户。当年累计收回本金287万元,收回利息71万元。未通过诉讼程序,经法院劝说还款,或在法律的威慑下主动还款的16户,金额39.09万元,利息7,78万元。报请公安立案14户,标的达123万元,当年结案3户,收回本金23.1万元,利息8.6万元。起到了“打击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

在此过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辖内原隆兴铁矿厂厂长周某280万元呆滞贷款。该厂因属于国家限制行业,早已倒闭,联社多年催收未果,周某在道真是一个“名人”,上下都认为清收无望。但是,新一届领导班子没有放弃,而是敢于碰硬。经深入调查,最终在贵州省工商局摸清了周某在其他行业经商办企业的情况,并及时申请法院对周某在新企业中的股权进行了冻结,对其所有的其他有效资产进行了评估,补充到其原有贷款的担保中。目前,该笔贷款已收回本金71.4万元,利息16.79万元。现在,周某余下的贷款已按照签订的还款计划履行。人们长期以来误认为不敢碰的依法清收了,且取得了“既赢官司又赢钱”的效果,使部分等待观望想赖债的借款户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主动还款大有人在。在法律威慑下,全联社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收回主动归还的“陈年老贷”近100万元,利息达60万元。在依法清收工作中,法院先后拘留了长期拖欠贷款的钉子户7人。该社开展的依法收贷活动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创建社会诚信环境产生了积极影响。

五、强化考核

——建立不良贷款清收统计通报制度。采取不良贷款清收进度日报制度,明确部门具体负责统计并及时向班子成员报送,定期将清收情况通报全社。

——加大督查力度。联社班子成员分别深入各基层社,加强指导,督查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现场办公,确保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的速度和质量。

——完善不良贷款考核机制。将不良贷款清收处置与职工目标责任切实挂钩,并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对原有不良贷款考核办法进行全面修订,避免了以往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明降暗升的现象。

六、基本成效

道真联社“亮剑”出击,不仅没有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相反,较快地推进了内部管理规范化进程,加快了存、贷款增长速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09年9月末,各项存款余额达14.24亿元,比08年2月末增加5.66亿元,增长68.54%,辖内市场份额58.67%,比年初增加2.26个百分点,其存款新增份额已名列遵义市13家联社前三位;各项贷款余额8.09亿元,比08年2月末增加3.49亿元,增长75.87%;不良贷款余额比08年2月末减少776万元,降幅19.94%,四级分类占比3.83%,比08年2月末下降了4.63个百分点,五级分类占比13.10%,比08年2月末下降21.47个百分点。贷款市场份额81.30%,其中:“三农”贷款市场份额已达99.86%。09年9月末拨备缺口353万元,比08年2月末缩小2647万元。与此同时,该社09年还分别荣获省联社“百日业务竞赛活动”先进单位,遵义银监分局合规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