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农行遵义分行被贵州省农行确定为服务“三农”试点行,一年过去了,遵义分行对内改革创新,对外开拓进取,在服务“三农”的路上一路放歌、成绩斐然。“市农行长期以来为遵义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服务‘三农’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去年作为服务‘三农’的试点以来,开拓创新取得了新成果。希望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紧紧围绕遵义工作大局,更好服务 ‘三农’,取得更卓越的成绩”。这是不久前遵义市委书记慕德贵对农行遵义分行服务“三农”工作给予的高度评价。
在遵义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活跃着一支绿色的游击队,他们是农行遵义分行服务“三农”的先锋队。自2008年8月份遵义分行被确立为服务“三农”的试点行以来,他们的身影遍布了红色热土的每一个角落,把农行的金融关怀洒在了革命老区蜿蜒的山道上。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一曲《绿叶对根的情意》唱出了遵义农行扎根县域,服务“三农”的真情。
秉承以诚惠农,以信立农的理念。2009年1月,遵义分行在湄潭县永兴镇桥头村举行了令人瞩目的惠农卡首发式,现场为12户农民发放了惠农卡。犹如春天的爆竹,服务“三农”的焰火在遵义各区县陆续绽放。桐梓支行召开了服务“三农”党政联席会,县政府常务副县长、金融主管部门、农口部门及部分乡镇领导成为了座上宾。两会期间,习水支行精心准备,把“三农”宣传资料送到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手中。仔细搜集了乡(镇)领导及村委会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以群发短信或专程拜访的形式联系沟通。赤水支行班子集中拜访乡镇党委、政府,组织村干部和农户参加农行“惠农卡”发行暨小额农户贷款产品推介会,在赤水市报开辟宣传专版,并利用乡镇赶集日,利用广播、腰鼓队等方式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使“惠农卡”政策深入人心。
遵义分行集中力量,围绕面向“三农”的服务对象、服务领域、服务模式、重点产品、配套政策、资源分配机制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思考,一系列为“三农”而生的规章制度陆续出台。经多次调查研究、会议讨论,几易其稿,制定了《关于服务“三农”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服务“三农”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领域,打牢了开展 “三农”服务工作的基础。试点工作开始后,该行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出台了《遵义分行服务“三农”试点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三农”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发行惠农卡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下一步服务“三农”试点工作的意见》,对各县域支行开展“三农”工作进行全面指导,确保了试点工作稳步、顺利推进。
遵义分行各位行领导工作日志写的最多的是服务“三农”的举措,想的最多是服务“三农”思路,干的是一件件脚踏实地的事情。农村经济要翻身,现实困难摆在眼前,要发展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一切工作都要为‘三农’服务,一切措施都要为‘三农’开路”。这是初衷,也是归宿。遵义分行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新路子,调整了业务部室归口职能,重组设立了“三农”对公业务部、“三农”个人金融部和城区业务部,明确其部门管理职能和业务分工范围。进一步完善了县域支行营业网点布局及功能,适当向经济总量大、发展后劲强、金融资源富集的区域迁建营业网点。
资金是活跃县域市场的血液,“三农”客户的特点是分布广、规模小、实力弱、资金需求额度小、时间急、用信频、周期快,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信贷支持体系?遵义分行多次召开党委会、行务会,集思广益,最终达成共识——实行垂直管控,缩短决策链。一系列快刀斩乱麻的制度流程创新迈开了步伐:推广多户联保、公司+农户保证、信用机构保证等保证方式,增加大中型农机具,农副产品,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荒山、荒丘等承包经营权,林权等抵押方式。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转授给符合管理要求和不良资产占比低的县域支行500万元的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200万元简式快速贷款以及最高100万元个人类贷款权限(低风险1000万元)。信贷业务绿色通道、网上作业单轨运行,限时办结…政策和流程的创新简化目的只有一个,尽最大的努力,让“三农”客户进得来、贷得到、贷得快。
县域支行是服务“三农”的主要载体,其实力水平决定了服务效能。首先调整充实了县域支行领导班子成员15人,全辖增设独立审批人员3人,增加“三农”业务客户经理55人。设置了“三农课堂”,组织客户经理认真学习《金融服务“三农”政策读本》《服务“三农”案例》《小企业金融产品手册》《小企业信贷业务资料汇编》和“三农”信贷业务授权、授信、担保操作规程等文件资料,并先后举办了两期客户经理“三农”业务知识和风险防范培训、一期法人信贷业务调查审查专项培训,累计培训员工1000余人,有效提升了客户经理思想理念。
遵义分行用实际行动恪守了服务“三农”的庄严承诺。试点期间,涉农贷款净增7.01亿元,涉农贷款余额达35.6亿元,占总贷款余额的71.8%,其中:农户贷款余额0.82亿元,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11.35亿元。
走进凤冈县康源油脂厂,紧张而忙碌的生产线上数十台榨油机有条不紊地运行着,随着工作人员麻利的动作,浓浓的油香弥漫了整个操作间。生产车间外,数辆装运货车整齐地排列着,工人们上下吆喝着传递着一桶桶金黄的成品油,它们将远销各地,丰富全省人民的餐桌。谁又能想到,如此热闹喧嚣的厂房在几个月前却是门可罗雀的萧条冷清。经济危机的洪流无孔不入地侵袭几乎扼住了康源油脂厂发展的喉咙,收购成本的上升和销售价格的低迷一度把这个抵抗力不强的小企业推入了发展的深水区。两条路摆在了油脂厂负责人的面前:裁员、关闭。小企业的困境没有逃过遵义农行人的眼睛,凤冈支行行负责人亲自前往该企业了解信息,详细策划后,立即投放了300万元的收购贷款,重生的源头活水使企业渐渐复苏。“厂子不裁员,我们再苦再累心也甜啊。”一个榨油工乐呵呵地对笔者说。
“湄江碧水深千尺,不及农行送我情。”这是一位种茶大户对农行最深情的告白。时间追溯到今年2月,西部茶海湄潭迎来了收购春茶的大好时节,永兴镇茅坝村种茶大户秦国军却喜忧参半,喜的是今年的茶苗虽然略受天气的影响,但并无大碍,茶树长势见好,忧的是收购春茶的资金还没有着落,他通过四处筹集,解决了部分资金,可还要差三万块,一筹莫展之时他想到了放弃。湄潭支行负责人及时捕捉到了这个消息,立即组织惠农小分队深入永兴镇茅坝村冉家村村民组,走访了秦国军的左右邻居和亲朋好友,对他的资信、人品、性格及家庭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又辗转来到秦国军家里进行实地考察,对他的财产、资金流向等进行了详细询问和摸底后,确认秦国军符合贷款条件,为该笔贷款开辟了快速办理“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