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管理规定和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企业文化不同于广义的文化。对于广泛意义上的文化,人作为个体,千人千性,可根据个人爱好、个人的生活方式、个人的生活目标做出选择。但银行作为一个企业,有其成员必须服从的管理要求,必须遵守的工作规则、行为守则,岗位的制度规定,一句话,有一定的强制性,在其中履职的每位员工必须遵从银行的各种法度,融合于工作规则,否则如任其个性选择遵守、服从与否,企业无法管理,就不可能生存发展,世界上也没有这样的企业。
犹如绩效考核,这也是企业管理文化的一个方面。员工要实现分享银行经营发展的成果,一靠努力工作实现银行的成长和发展带来分享,二靠付出劳动,获得报酬与奖励,三是分配的公平,并且公平的原则是平等而不是平均。今天,银行在管理考核分配上,也可以说是考核激励文化上取得了较大进步,在考核分配上也逐步摒弃“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按贡献大小,按贡献多少,分享收获和未来,创造健康丰富的人生,就是现在银行推行的很好的绩效考核分配办法。因为组织之所以成为组织,最关键的指标,一是凝聚力,二是可持续性。没有经济效益,或“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造就的组织缺少凝聚力,也没有持续的活力。俭让式的考核可以换回一时的凝聚力,却也缺乏可持续性,分享的关键在“分”而不是“让”。现在全行按劳分享的原则满足了凝聚力与可持续性的要求,建立在此原则上的银行,才有可能是一个有生命力的银行。所以绩效考核必须严肃,严格落实,现在大家都很认同了,只有这样,银行才能实现凝聚人心、持续发展。
但对于银行全面的企业文化,包括制度、规定、办法等企业文化,并不是每个其中的个体能背诵一些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真正懂得了企业文化。按照 “文而化之”的定义,有知识、有条款、有管理制度,那都是文,但是化入每位员工的生命,变为员工的工作乃至生活方式是目标,关键是一个“化”字。“化”字最初的原型字是一个正立的“人”字和一个倒立的“人”字组成,意为彻头彻尾的改变。企业文化真正的意义在于,让银行的管理理念、规章制度怦然入到员工心中,变为员工工作的动力,变为员工的一种态度,变为员工工作的日常行为,走实从“文”到“化”,从理想到现实的那一步,变为银行“行以致远”的人文理由和基础,达到真正的“文而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