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海拾贝 > 散文诗歌

种在石头上的致富花儿

阅读次数:80来源:省联社遵义审计中心  作者:罗文  2025年9月24日

在赤水河畔,有一种红得像朝霞一样的石头,人们叫它丹霞石,很贫瘠。

赤水市旺隆镇红花村的村民,在这块贫瘠的石头上琢磨了四十来年,居然种出了一种可以赚钱的植物——石斛!

初夏时节采花卖,金秋十月卖枝条,旅游赏景四季皆宜……四十年来,一条从村民种花致富,到产品研发,再到乡村旅游的产业链就这样形成了。

2020年初夏,应约去做了次采访,第一站就来到了旺隆镇—中国石斛之乡。

虽是初夏,但赤水河谷气温还是不低。走进旺隆镇红花村的竹林深处、林荫下,依然空气清新、凉爽宜人。

红花村红岩石斛科普示范园的1200亩石斛,正在次第开放,紫的、白的、黄的、粉红的……一簇簇,一丛丛,争艳竞放,谁也不让谁。

一大早,村里的一百多户村民就在石头上忙开了。又一年采花赚钱的季节开始了。

村民钟佐芬种了二十多年的石斛,管花护花的小木屋也建在了“花丛中”,一家四口都在忙着采花。去年,她家卖花卖枝条就赚了十多万块钱。几年前,她家就从赤水农信联社旺隆信用社的贷款户,摇身一变就成了存款大户了。

钟佐芬一边给大伙倒石斛花茶一边说,今年气候好,收成不会比去年差。真要把这个石斛采访透的话,你还是要去找找张老人家,张老支书吹哈哟。他老人家简直就是一辈子、一棵草,一枝花、三代情了!

我知道,钟佐芬口中的张老人家、张老支书,就是张明熙老人。

老支书张明熙刚好今天在家休息。

今年90高龄的张明熙,精神不减,身体硬朗。他担任过红花村的四任党支部书记,也是赤水石斛培育种植的第一人。

他的家就在红岩石斛科普示范园内。房子屋檐上,院坝的阶沿坎上,都是盆栽石斛。就连沿着阶沿坎通往竹林深处的两条幽静小道旁边,种的还是石斛……每到花开时节,他家就成了石斛花的世界。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张明熙从山上采回来一株石斛,就开始培育试种,一干就是35年。

35年来,这里的石斛也从一个人种植,发展到一个村的人都来种植;石斛苗的单价,也从最初的四分钱一株,卖到了后来的1.5元一株;村民们在赤水农信联社旺隆信用社的贷款种植石斛额度,也从他的20万元发展到了全村350户村民的1000万元。

钟佐芬颇有感触的告诉我,他们能有今天,就是张老支书带着大家干出来的!

脱贫攻坚期间,退休不褪色的张老支书,还结对帮扶黄仕光脱了贫。

2018年,赤水市旺隆镇党委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五弘扬·五整治”活动,还授予他“致富领头雁”称号。

后来,张明熙把“家业”——石斛种植交给了儿子张荣刚。如今,张荣刚凭借赤水联社旺隆信用社给他的授信贷款,带着儿子,年复一年的都在那一百多亩地里,忙着采花、剪枝和管护……

张明熙“卸任”后,曾经担任过红花村科技副主任的陈长友接过了他手中的接力棒。

陈长友说,前前后后,他和旺隆信用社的七任负责人打过交道。脱贫攻坚期间,红花村和信用社还形成了村民种石斛,村干部找销路,信用社贷款扶持的联动工作局面,村里的五十多户精准扶贫户,就有四十余户贷过“特惠贷”贷款,马银富、唐正英这些精准扶贫户,花了两年的时间,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说起石斛在红花村的种植发展,陈长友一句话就总结清楚了——我们村里集中发展了好多年,信用社差不多就扶持了好多年。

一个产业就是一根接力棒,村里,信用社,一棒接一棒的传递着。

采访中,陈长友很自信,也很欣慰。他说红花村哪些农户哪年在旺隆信用社贷过款,贷多少款,种了好几亩石斛,他都记得,哪些曾经的贷款户又都成了信用社的存款户,他也清楚!

他说,毫不夸张的讲,在红花村,石头比土地还金贵,一块一平米的土地,却可以种植差不多五平方米的石斛来,这样说应该再明白不过了吧!

此后,我又去采访过几次。

村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叫做“一棵草,万人笑”,这说的不就是赤水今天的石斛产业嘛!

在赤水市长期、官渡、长沙、石堡、复兴等13个乡镇的60多个村,如今种植石斛的农户多达8000户,4万多人,种植面积硬是达到了9.5万亩。

的确,这棵小小的草,这棵争相斗艳的花儿,已发展成为了赤水市的一个特色产业之一,也是贵州省的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采访中,没有少和赤水农信联社的客户经理聊天。在扶持种植石斛这个产业发展上,赤水农信联社从农户种植到基地育苗发展,从专业合作社种植到企业加工销售,从量身定制“金斛富农”的信贷产品扶持,到“致富通”信贷产品的助力,前前后后投放信贷资金超过了4亿元,硬是从扶持农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力龙头企业……把整个产业都链接了起来。

赤水市信天中药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和赤水农信联社已打了二十年的交道,以“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旺隆镇4800多户农户种起了石斛。

旺隆信用社隶属赤水农信联社第七党支部,结合乡村振兴,在三年前就推出了抓深度融合、促产业发展,抓支农支小、促乡村振兴,抓党员管理、促创先争优“三抓三促”目标,把赤水市信天中药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乡村振兴农业产业结对帮扶示范点”,把党支部的第一党小组建在了石斛产业链上,从农户种植到加工企业,这个党小组党员责任分工明确,服务不断升级。

旺隆镇鸭岭村的返乡创业人员温建华,是这几年旺隆信用社扶持起来的石斛种植能手,也是小有名气的石斛盆景抖音销售“达人”。四年前,他注册了个社交媒体账号,凭一部手机,一只脚架,一个抖音号……就把一盆盆石斛卖到了浙江、广东等地,年收入达到了120万元,抖音粉丝量21.32万,成了名副其实的赤水市抖音销售盆栽石斛“网红”。

在赤水市复兴镇的凯旋村,这里的石斛种植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开发的“转石奇观”景区,集丹霞地貌、奇石观赏、石斛种植新技术推广、石斛文化展示于一体。石头上、树干上,到处都是石斛。在张家村,打造的“千米石斛长廊”景观,如今又是赤水市“石斛+旅游”的又一大看点。

每到初夏,这里不是花儿的海洋,就是花儿的世界。

而到了金秋时节,这里的村民,除了繁忙,还是繁忙。

一审:万远利
二审:宋健
三审:赵阿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