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是一场没有硝烟但关乎群众财产安全、金融秩序稳定的持久战。在反诈工作开展十周年之际,回顾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那些识别风险、拦截涉案资金、守护群众“钱袋子”的故事,凝聚成金融机构反诈的责任与担当,也诠释着凤冈农商银行与反诈同行的深刻历程。
初遇反诈:认知与觉醒
诈骗阴影初呈现。最初,诈骗在凤冈县域地区并非“高频词汇”,但随着电信网络技术发展,诈骗分子的黑手开始伸向这片土地。凤冈农商银行在日常业务的办理中,发现一些异常交易,让我们意识到反诈工作迫在眉睫。
觉醒与责任萌生。作为扎根县域的金融机构,守护当地群众资金安全是职责使命。凤冈农商银行通过开展反诈知识培训,从电信诈骗常见套路,到银行账户风险排查要点,每一项都纳入培训重点,不断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同时,反诈意识也在学习与案例警示中深深植入每一位金融工作者的心中。
笃行深耕:冲锋在反诈第一线
账户排查,筑牢第一道防线。凤冈农商银行建立常态化账户风险排查机制,按月、按旬对账户交易进行筛查,结合大数据分析工具,对“快进快出”“异地大额转账”等异常模型精准识别。工作人员也练就“火眼金睛”,从客户职业、收入水平、交易频率等维度综合判断,让异常交易无处遁形。
成效彰显:守护金融净土与群众信任
群众信任度提升,金融机构口碑彰显。当群众看到凤冈农商银行主动拦截诈骗、上门宣传反诈,信任感不断加深,办理业务更加放心,遇到可疑情况主动求助银行。这种信任,转化为金融服务的良性互动,也让凤冈农商银行在群众中的口碑愈发响亮。
省思进阶:反思与展望
反诈工作的难点与挑战。如今的诈骗手段不断迭代升级,从传统电信诈骗到AI换脸、虚拟货币诈骗,给识别、防范带来新挑战;部分群众防范意识仍然淡薄,尤其是老年群体易被“情感诱导”,年轻群体易被“高额回报”吸引,导致诈骗风险仍有发生;县域地区金融知识普及程度参差不齐,偏远村寨宣传覆盖难度大,这些都是反诈工作持续推进中需攻克的难题。
未来反诈方向:创新与深化。一是技术赋能,大数据与AI精准防控。深化大数据分析在账户风险排查中的应用,引入AI智能识别系统,对账户交易行为进行更精准画像,提前预警潜在诈骗风险;利用区块链技术,追踪资金流向,让诈骗资金“来龙去脉”更清晰,助力案件侦破。二是加强协同治理,构建更广泛的反诈工作联盟。与政府部门、社区、企业深化合作,将反诈工作融入县域社会治理。推动“反诈进企业”,为县域企业员工开展反诈培训;联合社区开展“反诈邻里互助”,让群众相互监督、提醒,构建“全社会反诈”格局。三是精准宣传,分层分类定制内容。针对老年群体,重点宣传“养老诈骗”“冒充亲友诈骗”;针对年轻群体,聚焦“网络刷单诈骗”“虚假投资诈骗”;针对商户,强化“收款码诈骗”“资金周转诈骗”宣传。定制化内容,让反诈宣传更“对味”“有效”。
反诈十年,凤冈农商银行从反诈“新兵”成长为县域反诈“卫士”,每一次账户排查、每一场宣传、每一次警银联动,都是与诈骗分子的较量,更是对群众信任的守护。未来,凤冈农商银行将继续以“金融为民”的初心,在反诈路上深耕不辍,用技术创新提升防控效能,用宣传协同筑牢防范壁垒,让反诈之盾更加坚固,让县域金融更安全,让群众的“钱袋子”更安稳,在反诈持久战中书写金融机构的责任与担当,让“反诈十周年”的坚守,延续好守护群众幸福的永恒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