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盛夏,全国多地热浪翻涌,而黔山秀水间游人如织,他们不仅为寻一方清凉,也带走了独特的黔味特产。支撑这些地道风物走向更广阔天地的,是建行贵州省遵义分行服务特色产业的足迹,这股流淌在烟火灶台间的“金融活水”,正悄然嵌入这份朴实的乡土滋味。
“码”上支付 助笋畅销
“无竹不成赤水景,无笋不算黔北行。”赤水丹霞壮美醉人,随着来这儿旅游的客人越来越多,市区里郑老板的小郑土特产店成了游客常来的地方,其中由百万亩翠竹孕育的鲜脆笋干,是大家必带的“山野手信”。店里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各色风味的笋干摆得满满当当,总能吸引众多游客驻足。
郑老板清亮的吆喝声在店里回荡:“赤水特产笋尖,先尝后买,不好吃不要钱!”游客拿起几袋,掏出手机轻扫柜台上的建行收款码,“龙支付收款到账98元!”的清脆提示音响起,10袋真空包装的笋尖便被细心装进了游客的行囊。可就在一年前,现金收款曾让郑老板头疼不已:“收银台天天堆着零钱整钞,忙起来算账总出错;打烊后清点更是耗时费力,还得提防假币、跑银行换残钞。旅游旺季一天两百多单,算错钱是常事,有回多找了五十块,等反应过来游客早走远了。”
但令郑老板惊喜的是,建行的“聚合支付”能够直击痛点。游客扫码支付,收款资金直达绑定的建行账户,收单慢、回款迟、防假币的难题迎刃而解。郑老板作为分行长期服务的普惠商户,客户经理还会定期来店里回访,成了郑老板的“数字顾问”,手把手教他分析后台交易数据:“哪款笋干卖得最火、哪个时段游客来得最多、哪些地方的游客购买力强,数据看得明明白白,备货、搞营销心里都有了准谱!”
更让郑老板踏实的是,收款流水还盘活了“沉睡”的信用资产。今年旅游旺季前,他想多囤点特产、换套更亮眼的包装,正愁资金周转不开,客户经理告诉他,凭店里的收单记录就能办理信用贷款。“材料都不用带,就在手机上填了点信息,马上就贷到了58万。”
现在,郑老板的店里,笋干礼盒摆得整整齐齐,游客扫码支付的“叮咚”声此起彼伏。建行的聚合支付与信贷支持,让深山“村货”搭上了数字化快车,郑老板店铺的销量也有所提升。
“贷”动非遗 迎面飘香
随着避暑热潮渐起,凉爽宜人、景观壮观的贵州“十二背后”景区热度飙升,成为游客必到的打卡地。而令游客念念不忘的,除了山水清凉,还有那劲道十足的绥阳县特产空心面。这传承百年的舌尖名片,以“空、韧、咸”三绝著称,其制作技艺更是入选了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绥阳,像杨在杰师傅这样坚守空心面制作的老手艺人及小作坊不在少数。“祖宗传下的手艺,讲究得很,和、揉、搓、盘、抻、晾,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他们肩负着技艺传承,更通过标准化生产,让空心面香飘入更多景区餐馆和游客行囊。
然而,盛夏避暑游的火爆,订单激增叠加了制作成本,让不少面坊面临囤购原料、赶制包装的共同挑战,短期资金需求骤增。四处寻求帮助的杨师傅最后联系上前期来走访的建行客户经理小何,“何经理,有啥方便我们企业用的贷款吗?快不快?”面对这一普遍性难题,建行遵义分行积极行动,迅速上门对接,针对像杨师傅经营的绥阳县杨记食品有限公司这样信用良好、经营稳定的空心面生产主体,分行精准推荐了适合企业的“经营快贷”产品,并现场指导杨师傅十分钟就完成“惠懂你”APP线上申请31万元,为当地空心面产业注入“及时雨”。
截至目前,建行遵义分行已累计为当地10余户空心面生产作坊及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近300万元,新包装的空心面也迅速摆上了数个景区店铺的货架。分行张富清金融服务队持续开展跟踪服务,从反诈知识宣传到结算工具优化,金融服务正伴随着缕缕面香,守护着这份山乡非遗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