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有幸参加了贵州农信2025年对公客户经理履职能力培训,作为对公客户经理,常年服务县域企业,我愈发体会到:推动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并非对立,而是要以制度为标尺,在“营销拓客”与“准入把关”以及“精准放贷”与“从严管贷”间找到平衡,这也正是贵州农信“合规筑基、服务地方”制度设计的深意。
贵州农信针对信贷业务制定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制度,为营销与准入划出了清晰界限。我们在主动对接县域特色产业时,既要用足“一县一业”专项信贷政策,也应严格执行“黑名单”制度,即对准入不合格、不合规的企业,哪怕项目前景再好,也坚决纳入准入“黑名单”。这种“制度先行”的模式,让营销有方向、把关有依据,避免了“为指标而突破底线”的冲动。
在放贷与管贷环节,“分级授权”和“贷后管理”更是硬核保障。针对不同规模企业,我们应严格按照“小额分散、大额审慎”的授权规则,确保每笔贷款的审批权限与风险等级匹配。而在贷后管理中,要求“季度实地核查+月度数据跟踪”的制度要求,让我们既能及时掌握企业经营动态,又能通过风险预警机制提前介入,将潜在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营销是发展的引擎,合规是安全的刹车。在贵州农信“支农支小、服务地方”的定位下,唯有将营销的“温度”与准入的“硬度”相结合,把放贷的“准度”与管贷的“细度”相贯通,才能让每一笔资金都成为滋养地方产业的“活水”,才能在黔贵大地上书写出合规与发展的双赢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