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沾衣,晚霞作伴,农行人的足迹深深印在黔北的烟田垄埂上。当金融的活水精准滴灌,希望的种子便在沃土中蓬勃生长。从“贷款无门”的困境到“黄金叶”铺就的致富路,烟农喻昌俊的转身,是农行绥阳支行以“惠农e贷”为笔,以“金融为民”初心为墨,在田间地头写就的生动篇章。看那穿梭于绿水青山间的“农行绿”,如何用坚实的金融臂膀,托起烟农丰收的笑靥,绘就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晨露晚霞映初心,金融活水润烟田
当烤烟移栽、烘烤的号角在黔北大地吹响,农行绥阳支行的员工们便迎着晨露启程,披着晚霞而归。在蒲场镇高坊子村种烟大户喻昌俊的烤烟基地里,支行负责人蹲在田垄旁,俯身细察烟叶长势,指尖轻捻叶片,专注的神情与泥土的芬芳融为一体——这是农行人“金融为民”初心在田间地头的最美剪影。
“惠农e贷”解困局,老烟农重燃新希望
喻昌俊,这位与烤烟相伴十七载的“老把式”,提起过去的融资困境,感慨万千:“那些年,想贷款真难啊!”由于种种原因,他屡屡被银行拒之门外。然而,农行“惠农e贷”的出现,如同久旱逢甘霖。“‘惠农e贷’实实在在解决了我的大难题!最暖心的,还是你们贴心的服务,我们烟农都记在心里呢!”喻昌俊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众多受益烟农的共同心声。
脚步丈量责任,服务网络织就致富路
“全力抢抓农时,破解贷款难题”——这份沉甸甸的服务承诺,即使在疫情艰难时期也从未动摇。农行人深知农时不等人,信贷资金就是烟农的“及时雨”。为此,该行领导亲自挂帅,迅速组建“三农服务突击队”。他们迎风冒雨,克服人员紧缺、车辆紧张的困难,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全县四个主要烟草收购大区和五十多个站点之间。泥泞的乡间小路,留下了他们坚定的足迹;烟农的烤房前,回响着他们耐心解答的声音。他们的服务网络覆盖了全县15个乡镇、119个行政村,犹如一条条精准的“毛细血管”,将金融“活水”不辞辛苦地滴灌到每一位急需资金的烟农手中。
从“打工者”到“新农人”,产业变革助增收
如今,站在自己350亩长势喜人的烟田里,喻昌俊脸上洋溢着笑容:“今年预计能烘9万多斤干烟,净利润能有30多万,哎呀,反正比在外打工强多了!”这份丰收的喜悦,源于他6年前的一个决定。
“以前种烟太难了”喻昌俊回忆道,“全靠自己摸索技术,人工夹烟绑杆费力费时,自己烧煤烘烤日夜操心,钱没挣多少,人却累垮了。想贷款更是难上加难,后来只能外出务工。”务工期间,收入有限,更无法照顾家中老小。6年前春节返乡,听闻乡亲们依靠农行贷款种烟增收,加上妻子想回家照看孩子,他毅然决定回乡重操旧业。
这一次,情况大不相同:“现在有烟叶站的专业技术指导;夹烟用模具一夹一压,省时省力;烘烤送到烟站统一智能化操作,质量稳定成色好;最关键的是,农行‘惠农e贷’纯信用、低利率、线上办,解决了资金大难题!”从第一年试种80亩、贷款10万元起步,在农行持续不断的资金支持下,喻昌俊如今种植规模已达350亩,今年获得了60万元贷款支持周转资金。“实现了挣钱看娃两不误!”他由衷感叹。
金融赋能产业升级,小烟叶成就大文章
喻昌俊的故事并非个例。烟农种植“黄金叶”不仅让自己增收致富,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从烟苗移栽、田间管理、采摘烟叶到夹烟烘烤,全过程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近打零工、增加家庭收入的机会。
在绥阳县烤烟收购点,金灿灿的干烟叶堆放整齐,等待称重定级。工人熟练地分拣着:“这些放中2区,那些放中3区……”喻昌俊一边紧盯着自己的烟叶定级(中2级约20.5元/斤,中3级18元/斤),一边盘算着:“今年人工开支大,没有农行的资金支持,几十万的人工费真周转不过来。辛苦一年能挣30多万,还是值了!”目前烟叶采摘已到中上部,他已烘了十几烘烟叶,资金正陆续回笼。
久久为功结硕果,绘就乡村新画卷
绥阳县烟农种植户达1016户,遍布15个乡镇119个行政村。近5年来,农行绥阳县支行作为独家合作银行,为全县烟农提供咨询、受理、调查、审核、审批等“一站式”便捷信贷服务,累计投放贷款2.42亿元,有效解决了烟农生产资金需求,有力支撑了全县烟叶产业的发展。今年,预计全县烟叶产值将达1.8亿元。
新时代新征程,农行绥阳县支行将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坚守“守初心、暖人心、贴民心”的宗旨,不断深化“三农”金融服务,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和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深情守护那片片烟田,为丰收的“金黄”增添最坚实的底色,助力烤烟产业成为带富一方的“黄金产业”,为绘就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增添澎湃的“农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