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当我指尖划过这三尺台面,就像触摸贵州农信的脉搏,它宽不过一臂,却承载着黔山贵水的重量;它冷不过冰,却沸腾着信合人的热血!
在我在柜员岗位的工作期间,有一天冬至清晨,玻璃外传来“咚咚”敲击声。跛脚老伯冻红的双手拿着存折,脸紧贴窗口:“姑娘,取……取低保金给娃买棉被。” 可当错误输入三次密码后,系统提示账户被锁定,老伯显得格外焦急,嘴里不停地说着娃不在家,我不识字,平时是娃按的密码,我没有电话,娃在学校我也联系不上,这可怎么办?我身份证也没有揣身上,走路回家一趟要走个把小时……刺骨的寒风里,看着他残疾的右腿,我立马报告主管,主管!我和客户经理上门,那句“伯,我们和您一起上门去家里办!”终于,让他放下担忧。
积雪的山路上,移动终端因温度太低开不了机,我便捂在怀里暖了再开机。
补录信息时,杨伯从箱子底下摸出“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说道:“信用社还是老传统啊!”
回程时,我们一同摔进雪坑,那一刻,相视大笑的瞬间,我读懂了贵州农信的服务。“服务文化”的用心用情,是读懂跛脚老伯一瘸一拐的艰难;“执行文化”的闻风而行,是踏碎冰凌也不让老人白跑一趟的倔强;而“守正”价值观的定位之正,就在这冰天雪地里:农信人的柜台,从来不在网点,在老百姓的心头!
新同事曾抱怨:“三尺柜台能闯什么天地?” 直到那天,诈骗分子诱惑老人转账,说他买的机票因为天气原因需要改航班可以进行理赔,我们的柜员当机立断这肯定是诈骗,于是我一边拖延时间,一边报警。保住客户资金的时候,老人存单上8万的数字在防弹玻璃上映着我的眼睛。这几厘米厚的玻璃:左边是合规文化的铁壁,必须严守操作规范;右边是风险文化的雷达,识破每笔异常交易;而中间透亮的,是服务文化铸就的细心!
有人说三尺太短,我说它足以丈量信合精神的维度和向下扎根的深度。当教高龄老人按指纹时,她指甲缝的泥土与现代科技设备的碰撞,表达那是服务文化在乡土深处的年轮;当看见窗外农民工数着工钱笑出皱纹,突然懂得三尺柜台的终极使命:让每滴汗水都安全抵达家的港湾!
同事们!当三尺柜台遇见“九大文化”,密码键盘成了谱写“服务文化”的琴键,让客户的辛苦钱不被骗子夺走;点钞机变成践行“作风文化”的战鼓,在乡村全面振兴的疆场输送弹药!
玻璃上反光的行徽告诉我,信合人的精神海拔,从来不以柜台尺寸计量,而以心到心的距离标刻!愿我们永远以这三尺天地为荣,因为每笔业务都是文化的播种,每声道谢都是精神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