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信息 > 会员动态

道真农商银行:奏响多“弦乐”推进高质量发展

阅读次数:23来源:道真农商银行  作者:刘玉  2025年7月9日

在乡村振兴与金融改革交织的时代浪潮中,道真农商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为加速道真县域经济发展演奏出激昂澎湃“弦乐”,实现规模、效益与责任的和谐共振。

校准定位发展“定音鼓”

道真农商银行的高质量发展,始于对自身定位的清醒认知。立足县域,扎根乡土,聚焦“三农”、小微和社区居民,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原有各类贷款产品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深植区域经济特色,围绕当地支柱产业、特色农业制定金融服务方案、产品。在烤烟产业上,创新推出“惠农金叶贷”;在发展食用菌产业上,创新推动“菌连贷”;在小区房屋装修上,创新推动“装修分期贷”;在农村补缴养老保险费用上,创新推出“助保贷”。截至2025年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104.9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8.84亿元。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86亿元,乡村振兴贷款余额19.48亿元。今年以来,道真农商银行以精准定位筑牢业务根基,避免盲目跟风同质化竞争,确保发展方向始终契合县域经济脉搏。

拨动创新业务“主琴弦”

创新是道真农商银行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在产品创新上,将金融科技深度融入信贷、支付等业务,充分利用黔农云、村村通、收单业务等线上科技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客户行为数据、交易流水,只要在手机上下载注册黔农云,黔农e贷就能实现快速授信和放款,满足客户“短、频、急”的融资需求。在服务创新方面,拓展“党建+金融”模式,与学校、医院、商户等开通码牌收单业务,积极推动“整村授信”工作,将原来的家庭授信转变为个人授信。截至2025年6月末,农民工黔农云注册用户数9.85万人,发放绿色普惠贷款余额16.55亿元,完成信息采集4.56万人,整村授信总额21.28亿元,人均授信额度4.67万元。今年以来,着力打造黔农收单业务、助农村村通站等渠道,让客户不出村、不出户就能办理取款、存款、转账、贷款业务,实现县域所有乡镇A类网点全覆盖,查社保、办社保、缴社保、做认证、问政策等80项社保业务实现就近办、多点办,让金融服务嵌入百姓生活日常。同时,积极探索绿色金融产品,累计发放“四化”类贷款余额21.65亿元,其中:新型工业化贷款余额6238.43万元,新型城镇化8488.87万元,农业现代化194750.10万元,旅游产业化贷款余额7031.54万元,为农业绿色转型、农村生态项目提供专项融资,以创新驱动业务发展的新旋律。

绷紧风险合规“保障弦”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稳健的风险防控体系。道真农商银行为保障全行持续健康运营,始终将“合规”与“风险”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合规风险部、不良资产清收中心共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采取“一揽子”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风险持续收敛。每日加强信用风险监测,利用科技手段搭建风险预警模型,对客户还款能力、经营状况进行动态跟踪,按月向客户推送短信提示。不断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定期开展员工合规培训与案例警示教育,严管信贷“三查”制度,确保业务操作合法合规,不良率控制在监管指标以内。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同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防范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风险,要求每名员工签订安全责任状和保密承诺书,定期组织员工通过“保密观”学习考试,从源头上就杜绝风险发生。以坚实的风控保障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避免因风险失控而打乱发展节奏。

奏响人才团队“活力调”

人才是道真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内部培训+ 外出培训”双轮驱动,挖掘员工潜力和动能。截至2025年6月末,道真农商银行党委下设10个联合党支部,中共党员131人,内设9个部室,下辖32个营业机构;“村村通”便民服务站86个,现有员工287人,本科及以上学历198人,其中:985、211有38人。近年来,道真农商银行通过开展各类岗位技能竞赛、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升在岗员工综合专业业务素质,人力资源部定期与专业人才、优秀人才、优秀骨干开展座谈会,实行领导帮扶培养,帮助人才成长,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每年根据高质量考核指标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将员工绩效与业务发展、风险防控、经营效益、合规管理、客户服务等与高质量发展指标挂钩,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打造一支专业素养高、执行力强的金融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道真农商银行奏响多“弦乐”,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定位、创新、风控与人才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才能在金融市场的广阔舞台上,演奏出激昂澎湃、经久不衰的发展乐章,为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金融力量。

一审:万远利
二审:宋健
三审:赵阿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