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凤冈大地,茶叶飘香,桑条吐芽,露红烟绿,鸟语花香。站在高处俯瞰,那一片片绿色,宛如灵动的绿精灵;新居与道路、厂房与产业,绿色的茶海、桑树,烟叶与农家交相辉映,绘就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为全面贯彻推动绿色发展的各项部署,切实做好绿色信贷工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和绿色金融服务理念,凤冈农商银行多措并举,通过提供上门服务、大力推行金融服务创新,加大对绿色贷款的利率优惠力度,为县域内绿色金融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绿色,以“茶”致富
走进中国茶海之心田坝景区,只见茶园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纵横相连,茶园、茶庄、树林、柏油路、茶园栈道、黔北民居交相辉映,置身其中,宛若世外桃源。
近年来,凤冈通过“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凭借土壤富含锌硒的优势,发展优质茶园。经过10多年的努力,实现人均一亩茶的目标,茶叶加工企业达287家,综合产值达70亿元,茶农人均收入在1万元以上。
在以茶增收的路上,贵州省凤冈县永田露茶业有限公司是田坝社区的典型例子,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6月21日,其法人朱某某靠着勤劳的双手发展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本着吃苦耐劳的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要求,一路发展到现在。现该公司有员工18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财务人员1人,2024年销售额2000余万元。“在我发展的路上离不开农商银行的支持,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我今天这么好的生活”,朱某某时常这样说。
该公司在发展初期,凤冈农商银行经过了解朱某某的发展思路后,依然在没有任何抵押物的情况下向其发放种植贷款10万元,2024年又以股权质押+抵押贷款方式贷款1200万元。如今,公司结算量可达到1000万元以上,账户日均流量在27万元左右。
绿色,以“桑”增收
蚕桑产业不仅是我国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符合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导向的特色产业。
绿色,以“烟”富民
凤冈烤烟是上海中华烟的原料基地。近年来,凤冈烤烟产业实现“两头工厂化、全程机械化、烟农职业化”发展。凤冈农商银行通过精准对接、优化流程、利率优惠“三部曲”,助力烤烟产业壮大发展。
走进凤冈县天桥镇龙凤村,随处可见一块块烟田翻滚着绿浪,一株株烟叶色泽鲜亮。距烤烟种植基地不远处的烤房外,烟农们根据烟叶大小进行统一分类整理,编竿、上竿……嫩绿的烟叶一会儿就装满了烤房。47岁的曾某是当地有名的烤烟种植大户,烤烟种植已经成为他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沃野千里好“丰”景,乡村振兴舒画卷。今年,该村烤烟预计产量40多万斤,产值达800多万元,烤烟已真正成为了龙凤村民增收的“黄金叶”。
天桥镇龙凤村村民烤烟种植大户曾某说:“种烟比种其他农作物要好一点,我今年种了40亩烤烟,纯收入有七八万元,全得农商银行哦,他们不仅给予我贷款支持,还帮我出谋划策教我在手机上学习种植技术”。
近年来,凤冈农商银行积极与县政府及烟草站紧密合作,获取最新的烤烟种植户名单及种植计划信息清单。客户经理主动出击,通过上门入户、基地走访、电话对接等多种方式逐户问需,在与烟农面对面交流过程中,深入了解他们的种植规模、资金缺口和经营规划等,依据实际情况精准核定贷款额度,确保信贷资金能够满足种植需求,同时简化贷款手续、流程和给予较大的利率优惠,极大地节省了烟农投资成本,减轻了还款压力,让烟农可以更安心地投入到烤烟种植中,不用担心高额利息负担。
如今,凤冈县在茶、桑、烟这片绿色的海洋环抱下,编织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而凤冈农商银行的金融支持,就像温暖的阳光和甘甜的雨露,滋润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让乡村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让乡村振兴的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