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群山中,一场由金融力量推动的农业变革正如春潮涌动。农行绥阳县支行以“惠农e贷”为支点,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在青山绿水间谱写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
金融春雨润春耕,精准滴灌解难题。人勤春来早,农行服务忙,农行绥阳县支行将惠农贷款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利器,通过“三维创新”为农业经营主体精准施策:产品创新推出差异化信贷方案,流程简化为农户开通绿色通道,灵活还款匹配农业生产周期。这支由网点主任带队的“三农服务突击队”,将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常常连续数日驻扎乡村。春耕时节,突击队活跃在田间地头,源源不断把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农户手中,为全县春耕备耕按下“加速键”。2025年春耕期间,该行累计投放涉农贷款4225万元,支持全县春耕面积达2万亩。
信用赋能破瓶颈,产融结合创典范。在绥阳县郑场镇,黔老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长轨迹堪称金融助农的生动注脚。从大楠村单打独斗的辣椒种植户到带动百余户的合作社掌门人,何正委的蜕变始于农行首笔“惠农e贷”的支持。“纯信用、低利率、线上化,农行给我们真正带来了方便,‘贷’来了希望!”这位新农人的感慨,道出了万千农户的心声。“惠农e贷”“线上申请+智能审批+随借随还”模式,破解传统农业“贷款难、担保难、贷款慢、贷款贵”四大痛点,培育出多个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全链融合育动能,三产联动促增收。在金融活水的持续浇灌下,何正委的辣椒产业实现三次跨越式升级。一是规模扩张构建产业矩阵。构建“核心基地+订单种植”双轮驱动模式,创新“五统一”服务模式(统一供种、技术、农资、收购、销售),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闭环。合作社投资建设3360㎡现代化大棚,核心基地从300亩扩展至800亩,订单种植辐射3000亩,带动百余农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二是精深加工提升产品价值。首批采摘的辣椒皮厚实、味道鲜美、辣味十足,最宜制作泡椒,是爆炒内脏、杂碎的绝配,何正委嗅到商机后,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该行及时为合作社投放了贷款,在该行的资金支持下,合作社顺利将辣椒制作成10斤一袋的泡椒出售。后期干辣椒堆积多时则择机碾碎制作成辣椒面,以2斤、5斤规格成袋装出售,畅销批发市场。合作社建成日烘干10吨的加工生产线,年加工能力突破3000吨,产品附加值提升30%。产品的转型延伸丰富了产品结构、增加了经营收入,增强了合作社的生命力,其中特色泡椒产品已成为当地餐饮市场的“明星单品”。三是多元经营增强发展韧性。拓展玉米制种面积340亩,构建“辣椒+制种”复合产业模式。合作社年支付劳务费超百万元,从耕地、辣椒育苗、移栽,到日常田间管理、采收,每个环节都有周边群众忙碌的身影,合作社高峰日用工达50余人,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大量家门口就业机会,实现“产业壮大”与“农民增收”良性循环,带动周边60余户脱贫户稳定就业。
普惠金融织密网,乡村振兴启新程。当金融服务嵌入农业生产全周期,绥阳大地正绘就产兴民富的新图景。农行绥阳县支行持续完善“三维服务体系”:产品维度创新“特色产业贷”等专属产品,服务维度建立多个普惠金融服务点,科技维度推广“移动终端”实现指尖办贷。截至2025年4月,该行累计投放涉农贷款68014万元,惠及成千上万户经营主体。
“站在新起点,我们将深化‘金融+’模式,持续完善‘信贷支持+科技赋能+综合服务’的乡村振兴服务体系。”该行负责人肖军海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三个升级:服务模式从“单点突破”向“系统集成”升级;支持重点从“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升级;金融赋能从“资金供给”向“综合服务”升级。
春风又绿绥阳岸,金融润泽万物新。在广袤的黔北大地,农行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金融赋能产业,正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放眼未来,那丰收的田野间,必将奏响“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