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觉得读书二字是这世间最动听的词语,简简单单,意蕴万千。字成词,词连句,句成书,一字一句皆有乾坤。
毛主席认为,读书需“积久成学”;冰心说,应会读书、读懂书、读好书;胡适之言,读书应精而博。先辈之言,皆有道理。当今社会,更多的人读书或为掌握技能,或为提高学历,或为拉个大旗包装自己,知识仿佛是通往物质世界的筹码。我却认为,终日奔忙的我们,更应读“无用”之书,在胸膛装上一颗轻盈的心脏,看到一些于物质之上的东西。
人生跋涉,生不能遂我所愿,死亦不能遂我所愿,唯有中间这一段可以靠自己去体验。国王只有一个,平民却是千万,童年五彩斑斓的梦里,我们都以为自己会是拯救世界的大英雄,越是长大,你越是会发现自己的平凡,我们都不过尔尔。当在社会的价值体系里,你“普通”,你“平庸”,你感到无力之时,读一读“无用”之书吧,他可以让你看到生命的丰沛。你可以看看陶渊明东篱旁的菊花,听听王之焕关外传来的羌笛,品品李太白金樽里的清酒。虽没有“位高权重”“广厦万千”,但你有互敬互爱的家人,有相互扶持的同事,还有千千万万个在书中和你共鸣的人们。
那些难过的日子,总有一些默默的陪伴,你看书中那些字,写的都是一个个平凡人的日常,他们的家长里短和日日夜夜时光的消磨都是最平淡生活里的大波澜。我和他们一样,看他们的时候,无力之感从心底升起,可笑可悲,可怜可叹,生活一次又一次的张开他的血盆大口,仿佛要把我吞噬,我们总在这时代浮沉的波涛中摇曳。然而那又如何,书中的他们还是走了过来,我有他们的陪伴也走了过来。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照得灿烂。”生本就是苦的,没有这些“无用”之书我们还可以拿什么去慰藉自我的灵魂呢?多读“无用”之书,你才不会小看自己,不会被岁月消磨掉真正的自我,不至于沦为社会牢笼里的囚徒,自愿服从物质的苦役。
试一试某一个星夜,泡一杯香茗,翻开一本书,你可以感受到那种与星辰比肩、同宇宙共鸣的舒畅,你永远可以相信读书的力量。愿我们一道:步行千里路,心阅万卷书,谈吐清雅,胸襟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