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农商银行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如何做好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既是当前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更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
消除“一个误区”
有人认为,作为金融机构,“利”才是最为重要的工作,其他与“利”无关的工作,都无关紧要,我们要消除这种认识误区。农商银行作为支持“三农”发展的地方金融主力军,要时刻牢记,我们不能忘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信用社成立之初号召百姓入股壮大原始资本积累的来时路,更不能忘了我们的服务宗旨和市场定位。我们要做到坚定不移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衷心拥护“两个确立”, 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必须坚决维护党对农商银行改革发展的绝对领导,牢牢站稳政治立场,全力践行金融回归本源,支农支小,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
杜绝“两个盲区”
抓党建不是为抓而抓,抓党建是企业永续、永强的必由之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已经成为历史。我们要树牢“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理念,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组织建设再夯实。党委要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核心领导作用。加强组织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组织召开民主(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落实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和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
二是制度落实再压紧。坚持党管方向,党建全面入章,把党委在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的权责落到实处;坚持党管发展,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坚持党管干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质量和水平,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发展党员关口,推动“双培养”向“三培养”转变。
扮好“三个角色”
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战斗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我们要把提高经营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扮好“三个角色”。一要扮好“及时雨”。结合工作实际,要认真开展走访调研,围绕“三农”、小微、民营企业客户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广泛听取客户意见,精准掌握客户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广大群众在金融服务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完善解决做实普惠金融服务的体制机制。二要扮好“粘合剂”。积极开展“党建互联互动、共促乡村振兴”联建工作,各党支部积极与当地政府、村委深入对接,围绕集体经济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村民金融需求,搭建党建共建合作,凝心聚力为“三农”服务,促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融合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三要扮好“硬把式”。做实普惠金融等夯基固本基础,持续推广“农信黔行”党建品牌,用好“信用工程、黔农村村通、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等五张名片,做好支持实体经济、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奠定高质量发展基石。
学会“四种思维”
总行党委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工作各个条线,推动从严治行落实落地,在全行上下狠抓作风建设,强化员工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员工践行初心使命。
一是“底线思维”。强化警示教育,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用好用活身边的正反两面典型警示教育案例,增强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威慑力,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增强底线意识。
二是“担当思维”。开展“三表率三满意、争做模范团队”活动,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强化示范表率,主动担当作为、甘于奉献、力求实效。
三是“坚守思维”。强化日常监督,纪检部门推进约谈常态化,加强群众监督,畅通违规违纪违法举报渠道,遏制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四是“文化思维”。把党的崇高理想、宗旨注入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党的进取精神和先进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引导干部员工守初心、担使命,传承和弘扬“挎包精神”“三铁精神”,为促进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持;把企业文化日常活动与党组织党内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强员工归属感,增强企业凝聚力,进而转化为企业经营发展的内生动力。
要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就要把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为经营管理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党建引领下实现与业务深度融合,并促进企业永续利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