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共青团中央关于动员青少年投身生态文明实践的工作部署,在第49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6月5日,遵义分行团委组织开展了一次以倡导绿色新时尚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参观高桥垃圾卫生填埋场。
“一期填埋场库容约172万立方米,二期填埋场库容约303.04万立方米。”在位于汇川区高桥十字铺的垃圾填埋场,工作人员正向我们介绍情况。高桥垃圾卫生填埋场于2008年实施建设,2012年投入使用,项目总投资7920万元,占地267亩。作为遵义市区主要的三家垃圾填埋场之一,高桥填埋场生活垃圾每日处理量在1000吨左右,2021年5月共处理了生活垃圾30799吨。
在百万立方米的垃圾填埋现场,并没有闻到想象中刺鼻的气味,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生活垃圾运送到填埋场后首先分区域进行填埋,为了进行雨污分流和减少覆盖垃圾产生的臭味污染,填埋后的垃圾都用黑色的HDPE膜覆盖。而填埋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则进入填埋场配套的高桥渗滤液处理站,通过“厌氧+氧化沟+接触池”的工艺进行处理。整个流程有催化氧化装置、氨吹脱装置、水解酸化池等十多道工序,将渗滤液中的污泥、悬浮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进行过滤,最终形成的清水需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及《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二级标准,最终排入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二次处理。而被填埋的垃圾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覆上一米厚以上的粘土,种植绿色植物,进行填埋场封场绿化。
据工作人员介绍,从垃圾填埋到封场绿化,需要八到十年的时间,然而在这期间依然有源源不断的垃圾被运送到这里,全球每年产生约4.9亿吨垃圾,仅我国每年就能产生垃圾近1.5亿吨,垃圾制造的速度远远高于垃圾处理的速度,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迫在眉睫。看着前期经过漫长时间封场绿化后才生长起来的树木和草地,遵义分行的青年团员们都感慨万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通过参观垃圾填埋场,遵义分行的青年团员们不仅了解了垃圾处理的全流程,更是树立了倡导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意识。生态是统一的自然体系,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我们在促进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抬头是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放眼是鸟语花香、鱼翔浅底,在清水绿岸中创造现代化建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