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海拾贝 > 银苑百花

党史学习教育之苟坝会议

阅读次数:1579来源:建设银行遵义分行  作者:伍伟  2021年5月18日

2021年5月15日,在支行党支部的精心安排下,支行党员及青年员工有幸参观了位于枫香镇的苟坝会议会址以及苟坝革命历史纪念馆。在革命圣地,我们重温了那段党的艰难岁月并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在这里,我们仿佛又回到了1935年3月,看见了那个在深夜里提着马灯匆匆行走的人。

苟坝会议是围绕中央红军是否进攻打鼓新场(今金沙县)的问题而展开讨论,会上林彪、聂荣臻等到会领导人都同意攻打打鼓新场,只有毛泽东坚决提出了反对。会议僵持之际,毛泽东因不满同意中央红军攻打打鼓新场而愤然提前离场。就在毛泽东离开后,张闻天做了个举手表决,结果免去了毛泽东的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职务。

深夜,毛泽东忧心忡忡、辗转难眠。他忧心的是中央红军的前程,担心红军落入敌人早已布置好的陷进。他不能眼睁睁看着红军因为一个小小的打鼓新场而伤筋动骨,因为此时的红军已经经不起任何的折腾和闪失于是,毛泽东提起一盏光亮微弱的马灯,匆匆行走在黑暗里,去说服住在两公里之外的周恩来。

正是这一盏灯微弱的马灯,改变了之前苟坝会议同意攻打打鼓新场的决定。在次日的会议上,决定中央红军不再进攻打鼓新场,而是向中平寨、枫香坝、花亩田等地域集中,以便寻求新的动机。苟坝会议的成功,深深改变了中央红军再受重创的命运,再次避免了红军全军覆没的危险。同时,苟坝会议完成了遵义会议改变党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任务,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在参观苟坝革命历史纪念馆时,我们走在迂回的长廊里,看见许多关于苟坝会议召开时的历史资料、图画。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下,我们仿佛也看到了会议讨论的激烈场景,看到了那个苦苦支撑放弃打鼓新场的毛泽东,看到了他的焦虑、不甘和遗憾。

后来,我和同事私下讨论。叹服伟人毛泽东的战略眼光,着眼于大局不贪图眼前小利。毛主席一心想着是带领红军跳出敌人的层层包围圈,依据地势,依据形势,实事求是。不因为打鼓新场有足够的粮食,而不顾红军的生死存亡,置红军于死地,使红军腹背受敌。同事也提出,伟人之所以为伟人,是因为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心中有丘壑,着眼于未来。更能够依据事实,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层层剖析,看清事物本质从而解决问题和掌控全局,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发现真理,坚持真理,也因此伟人往往也是孤独的。毛泽东便是如此,只有他孤零零的一票反对攻打打鼓新场,而事实也证明他是对的。

是的,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苟坝会议的成功便可以看出这一点。此次的苟坝之行,至少能让我反思一点。在自己的生活中工作中,凡事有没有自己的判断,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还是实事求是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我想,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沉默的大多数,也往往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而未深究其本质,所以只着眼于眼前,未能跳出棋局做一个善于谋篇布局的人。既如此,何不冷静观察一切。若能在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事态中剥离出自己的一二看法,也是难能可贵,这也是我们学习党史,了解过去的意义所在。我们缅怀先烈,是因为他们的伟大人格和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辈人。我们能做的也是好好继承和利用好这些财富,能在自己的岗位发光发热,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才是对先烈最好的祭奠。接过那盏微弱的马灯,让它越发光亮,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