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2010年7月26日早上,当我打开营业厅大门,走进来一个瘦小女孩怯生生地问道:“叔叔,我是来还我父亲的贷款,我父亲叫申顺昌,是大坪镇甘禾村人,去年病逝了”,听到这句话后我又惊呀,又感动,吃惊的是一个女孩能主动还清父亲的贷款,感动的是我们一直以来情系“三农”的信贷感恩之举没白费,农民的诚信和良知又一次得到昭示。
申顺昌,又名胖子,大坪镇甘禾村人,在世时,老实说社会声誉并不太好,家境极端贫困,2009年3月,女儿生病无钱住院,四处告贷无门,信用社通过村委调查了解后,在强力的社会责任感趋使下,我力排众议,毅然向其发放信用贷款25000元,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住进了遵义医学院,女儿的病治好了,可不幸的是,2009年冬,申顺昌却因病去逝,之后妻子女儿举家外出打工。此后,信用社曾一度问债无门,正当我们为这事担优时,先前的一幕出现了。作为一个长期在农村基层社工作的职工,一个与农民打过十多年交道的信合人,一个亲历此事的农村信贷人员,从这件事让我有些许感概。
一、良好的经营环境是自己打造出来的
农村信用环境差,农民欠贷严重是我们贫困山区的普遍现象,我一直坚信一个理念,作为农户贷款,解决收贷难的核心就是要解决难贷款的问题,在我调大坪以来,我一直至力于农户小额贷款的推广,从建立农户经济档案到打造信用村组,我和全体职工倾注了服务“三农”的满腔热血,在地方信用工程建设中,我们把农户欠贷原因区别开来,对于非恶意拖欠债务的农户给予了最大的容忍度,通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进行再扶持,使其逐渐改变信用理念,充分认识了借款要找信用社,按时还贷不违约,有钱存入信用社,这是个双赢互利的良好行为,深刻领会了“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一古训的真理性。
二、作为信合员工要心怀感恩,常有善举
我们信用社离不开农村这块土地,更离不开农民朋友,是他们一直在坚定不移的支持着我们,是他们在刺骨的寒风中辛勤劳作,在烈日的炙烤下不断耕耘,创造着也有我们一份的价值,在面对他人充满诱惑的揽储动员时他们竟然说“不”,因为他们知道是信用社一直在支持他们,多少年来是信用社始终在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他们用实际的行动在抒发着这份真挚的情怀。作为靠农户信贷效益生存的信合员工,难道不应该感谢他们忠诚和厚爱吗?任何人都有困难时候,更何况我们还不富裕的农民,当他们生活困难、意外事故、生病住院、子女读书等有困难时难道我们不能伸出援肋之手吗?支持他们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何况还有依附生存之恩。
三、信合人要有一身正气
诚然,我们不是推崇救济式的信贷营销思想,但是历年来,信用社真正无法落实的债务是农户的占比是很少的,农户中恶意拖欠贷款的其实大多都与贷款操作中的违章有关,如贷款调查工作不认真,审查评级不严格,贷后管理跟不上等。所以农村信用社信贷工作要跟上,除了信贷员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外,还要有正义感,古人云:“正人先正己”,“树正何惧影歪”,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不唯利,不旬私,不能以人情代替制度,以私欲左右原则,农民是弱势群体,他们希望的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不管你是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团体,只要你做到了正义公平、公正无私,他们就会信服于你,只要你真诚相待,一定能感化一切的不和谐,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以,我们要树立一身正气,以支持“三农”为己任,按贷款新规的要求进一步推行农村阳光信贷工程,让信用社与农民的金色纽带永远缔结,让信合精神浩气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