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非典,板蓝根供不应求。今年疫情,虽然双黄连“火”过,但仅仅是一晚上,无法阻挡口罩成为春节最紧俏的“年货” 。
1895年,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发现医生手术时常把自己口鼻腔中的细菌传染给患者,从而引起伤口感染。于是建议医生和护士在手术时,戴上一种用纱布制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此举有效,病人伤口感染率大为减少,从此,口罩开始应用于医护领域。之后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人们被强制要求佩戴口罩,从那之后,口罩也成为必不可少的医疗卫生工具,被广泛普及。
今年新型病毒爆发,口罩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有效切断了病毒的飞沫传播,在疫情期间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前很少甚至从未戴过口罩的人也开始使用口罩。但口罩对于普通民众,并非只有在这种特定病毒爆发后才有必要使用。澳大利亚一项研究,在流感季节,使用口罩后呼吸道病症感染率下降60%-80%;一项针对香港医院里流感患者的研究,得病后36小时内让家里人戴上口罩勤洗手,患病率降低70%。要知道在此次疫情中,湖北以外的死亡率只有0.2%,而季节性流感的死亡率是0.1%,可见口罩在疫情之外对健康也大有作用。在日本,不少人平时在公共场所都戴着口罩。西班牙流感肆虐全球时,日本被感染者达2300万人,死亡人数就有39万人。此后关东大地震引发了霍乱疫情,日本社会意识到保持公共卫生和佩戴口罩的重要性。据说,日本人均一年用掉口罩约43只。
灾难本身没有价值,从中学会什么才有意义。若是有更多的人在公共场所戴上口罩,尽管信息滞后,病毒在武汉的扩散可能不会如此严重,更不至于传遍全国。但过去无法假设,对于未来,我们可以做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