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业务浅谈

浅谈银行业声誉风险问题

阅读次数:8223来源:建设银行遵义分行  作者:梁小军  2019年12月12日

银行业的快速发展,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此外,伴随着新媒体的大量兴起,声誉风险悄无声息地已经成为了商业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声誉风险不仅关系到一家银行的经营发展,说大了也关乎中国银行业及整个国家的形象,自然不容小觑。面对舆论环境纷繁复杂的今天,如何在尊重舆论监督的同时做好宣传引导、品牌管理,履行社会责任?每一个银行人都值得深思。

近年来,监管机构对于银行业声誉风险的监管要求明显提高,银行自身综合化、国际化的经营业必然对声誉管控提出更高的要求。除此外,信息爆炸的时代,在金融行业,有来自主流财经媒体(财经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人民网,新华社等)、也有不计其数的都市媒体、新媒体每时每刻准备着“抓住”第一新闻,其中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声誉风险管控,企业品牌管理也成为难题。打铁不止自身硬,如何做好媒体舆论的引导非常重要。不管主流非主流,知己知彼,有益无害。

其实声誉十分脆弱,任何问题、任何风险都可能引发声誉风险,且声誉风险又极有可能造成次生风险,循环往复,星火燎原。很多同事认为声誉风险属于事后管理,其实这种“亡羊补牢”式的被动管理不仅投入巨大,而且成效甚微,所以防范仍然应该放在第一位。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准备之后我们必须要端正态度,舆论在很多时候都不会是空穴来风,很多同事对舆论监督还存在排斥态度,认为是“找茬”,这种思想万不可有。一次小小的客户不满如果不去认真对待,及时处理,或许便会引发一起投诉,甚至是上升成一次网络舆情。大数据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不管是否授人以柄,如果思想态度不转变,就会变得很危险。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舆情我们又当如何处理?

(1)绝不能孤立的看待问题,对风险事件全面了解。

(2)及时介入,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快讲事实,掌握主动,控制声源。

(3)敢于担责,坚持热点问题“热处理”。

(4)统筹施策,灵活应对。持续跟踪,防止次生风险发生。这几个方面,有四句话可共勉。“别人说不如自己说,外行说不如内行说,大家说不如专家说,被动说不如主动说”。如今打开网络世界,正面的负面的新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尤其是金融行业。为何银行行业声誉一直饱受诟病,说到底是大家对源头防控不够重视,对潜在风险的存在仍然存在侥幸心理及缺乏专业队伍,对风险研判不足。培训班上授课老师说得好,对于舆论问题,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导权,时效性决定有效性,透明度决定了美誉度。

我们常说网络是把双刃剑,一刃利好,一刃容易割伤。其实无论是电视还是互联网,短信电话还是微信抖音,只要能把剑柄抓牢,就不会在披荆斩棘的时候伤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