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业务浅谈

农村产业服务的思考

阅读次数:4185来源:习水农商银行  作者:任仲  2019年8月29日

乡村振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收的模式已经形成。当前政府将扶贫工作由“输血”转向“造血”模式,出台多项倾向于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作为农村金融战线的先锋战士——信合人,透过岗位工作,如何抓住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机遇是我们值得深思的课题。

从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农村产业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在推进过程中想要振兴乡村经济,重点、难点都在于产业。产业的发展无论如何也绕不开融资渠道的问题,而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不但是一次拓展业务市场的机遇,更是一份参与产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村的责任。通过对我镇辖内农村产业结构模式的走访调研,发现部分农户在发展产业过程中对以下几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老百姓发展意愿不积极,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但思想上未能解决问题,瞻前顾后;二是比较积极的农户当中有的群众未充分了解市场,发展项目有偏离;三是小部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因为技术跟不上、管理不到位或者周转资金链断接等原因陷入困境;四是在机遇与担当的环境下,我们的农信基层工作者一定要具备主动性和积极性。

走出去,重点聚焦种养殖大户的发展情况和资金需求,通过走访了解,帮助一些具备种养殖条件但在市场前景、技术、管理等方面分析不够,前景迷茫的可发展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力所能及地提供包括前景分析、市场导向、资金融资等帮助,既要当好服务员、又要当好辅导员。做好这些需要我们从以下几点去探索和实践:

一、了解服务区域内的实体经济产业

首先,我们要清楚服务区域内有哪些产业属于当地经济支柱的主要产业,譬如在我镇境内,烤烟、高粱、蔬菜等经济种植项目已经早就代替了传统的耕种,成为当地老百姓重要的家庭收入,甚至达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养殖方面,生猪、黔北麻羊、肉牛等饲养项目群体庞大,这部分群众正逐渐在各自所在的地方脱颖而出,率先跨入致富行业。作为一个纯农业乡镇来说,种养殖的繁荣本身就是一种转型的成功。所以,我们要盯紧这些项目。其次,根据自身服务能力及范围,针对辖内已经形成规模或正在起步的中小型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式农场进行走访调研,再综合了解情况进行优劣排序,制定服务计划。

二、了解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服务者,农村产业发展融资平台的农村信用社更是参与者、建设者,而我们在提供服务的同时,需要考虑到的便是风险程度,而要做好这一点,就必须了解我们支持对象的产业发展现状。列如烤烟、高粱、蔬菜种植规模、技术的了解是根本;市场价格、销售渠道是关键。自然形成的天灾防控和补救措施是否落实等因素必须做到面面俱到。养殖也一样,由于成本大,风险也就更大。一个好的饲养环境还需要配制一套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措施,专职技术人员是否具备防控疫情的发生和阻止能力,有没有稳定的市场销售链。产业发展人是否盲目跟风,本身不具备发展项目条件的,见别人能成功便想当然地行动。

三、市场分析

实际上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就是市场。在我镇目前的成型农产品产业项目中,烤烟、高粱都是国有集团定向收购,老百姓每年年初在种植时都签订了明确的收购合同,质量、价格明码标价。同时附订了一系列风险保障措施条款,哪怕是出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老百姓的损失也有较好的保障。相对来说,种植蔬菜就不具备这些条件,但蔬菜种植优势在于周期短、换季快。如果有稳定的市场销售渠道或是订单模式的项目,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方面,我镇得益于德康集团、嘉荣牧业的落户,再加上“公司+家庭农场+农户”合作模式的实施。经过近四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可靠的产业链。绝大多数跟公司签订代养或自养的农户均在这个产业链形成的市场环境中分获发展红利。

四、信贷资金服务态度及意识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农信系统壮大发展的机遇。面对这一块大蛋糕,我们要怎样去分享、获得?这就取决于我们的态度和意识。 省、市、县联社的领导们已经高度关注了这次机遇,在大政策环境下研究和探讨各种战略规划,出台一系列普惠金融管理办法及措施,已经搭建完善了一个从上至下的服务体系。剩下的,就是一线金融工作者的执行了。这就需要我们具备积极的态度和敏锐的意识。

都说态度决定成败,变革的步伐总是在不停地随时间迈步,我们的发展是需要营销而不是等。客户经理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转变是发展参与的重点,利用信息共享渠道抓住各种机遇,主动进入各类基层微信群,往往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会不经意在间群里出现。而我们的工作人员会不会关注、会不会主动就是态度。

当然, 有了责任心后,我们还要具备一定的意识,敏锐的捕捉能力是把握战机的关键。机遇稍纵即逝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因为工作抽不开身或有意无意的忽略导致失去业务营销的最佳时机案例比比皆是。在当前农村产业结构步入转型的环境下,我们农村金融工作者所要面临的课题越来越多,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业务本领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以外,我们还要学习应对各项新型产业的知识点、风险点。在面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一代农村产业代表人面前,我们也要善于虚心、敢于讨教,做好传播人,将张家的优秀经念和模式带到李家。结合各自的优点总结自己的心得,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经验之谈,再推而广之。古人云“三人行必有师焉”,随着各类新兴产业在农村这片热土的普及和崛起,现代化农业的趋势越来越接近我们,信息渠道畅通给了我们学习的方便,产业发展途中我们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爭做新型农业发展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