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业务浅谈

关于舆情

阅读次数:4585来源:遵义红花岗农商银行  作者:陈国红、王静  2019年6月20日

“你好,请到这边坐,有什么问题,我们会进行沟通解决。” “沟通那样,我存的定期存款,存就存不在了,你们不赔我就喊电视台的人来,我要上报纸去曝光你们。”“股金为什么分红这么少,你们把钱拿到那里去了”“在你们柜员机里取到假钱”,“说是农民的银行,啷个贷不到款,我看是有钱人的银行”。这是我行进行舆情风险实际演练时模拟客户所发出的声音。诸如此类的声音,时不时在我们农商行响起,明知不是事实,却无法进行回驳,特别是当一人发声,有不明事理的围观者进行附合,才发现银行是弱势群体之说也不无道理。银行的体制注定了它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于农商行来说,情况更为特殊些,虽然从农村信用社改制到农商行,但是其服务受众人群更加广泛,所有对于产生的舆情防控形势更加紧迫。

何为舆情,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企业、个人及其他各类组织及其政治、企业、个人及其他各类组织及其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取向产生的持有的社会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近观我农商行的相关舆情,似乎总是跟客户的相关业务有关,比如产品、服务等等,在进行例行的舆情风险的演练中我们也总是在这方面进行操作,也对舆情的预发生进行了相关制度的制定,但情况的发生总是千变万化的,总有始料不及之时。水有源,树有根,产生舆情,那总是单位的相关方面出现了相应的问题才导致了产生舆情的根源,银行也是生产力,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主客观和其它原因,发展的过程也会是起伏不平,呈高低状态。股东、客户对此的期望值永远在大于投资的范围之上,还有员工,工作的回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容易滋生舆情的苗头。为了防止舆情的产生,首先作为我们农商行来说,发展成各项指标优秀向上的银行,这是关键,只有发展好了,才有底气说出硬气话。

如果发生了舆情,那应该什么办?曾经有一个案例,让人发人深省,XX银行分理处有一个村民取了1千元钱,三天后该村民和家人找到银行,说钱全部是假钞,调阅监控后,发现柜员操作无任何违规的地方,钱也是通过点钞机后才递给客户,并且已经过了三天,客户的取钱后的相关情况无人得之,按说,这应该不是银行的责任吧。但是,客户带领了大量的村民围绕银行大门不准营业,说是银行里面有假钱,银行报了案也无济于事,流言四起,为了息事宁人,最后银行私下赔了客户的钱才算了事。但是一传十,十传百,该银行的存款业务量急剧下滑,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我农商行也出现过其它案例,客户未在我行存定期,认为我行柜员私自操作将其钱归为已有,经我总行进行相关调查,认为客户所言不存在事实。客户进行各种形式的上访,上营业厅大闹乃至诉之上级主管单位和电视媒体,但是我行根据舆情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处置,未对客户无理的诉求进行妥协,所以未造成大的舆情风险。所以对出现的舆情,要有理性的思维,对事件的发生要有清晰的认识度,首先要做的是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对此表示高度关注,同时启动调查机制,进行确认事件的存在性,即核实网络及舆论所反映的问题是否存在,对存在的问题是基本存在还是子虚乌有,事件的真实性,即舆论所反映的问题虽然是存在的,但所描述的内容是否都是真实的,有无水分和夸大,如果有,要及时澄清,如果没有,说明舆论反映的问题是真实的,因此根据这些情况要对事件的真实性进行及时回应,不能打马虎眼,对舆论的反映的情况是如何发生的、怎样发展的、怎么演变的,其内在的逻辑是什么,亦即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过程,通过这些因素的确认,对及时防止舆情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对舆情风险的回应,要及时止损,线上线下相呼应,自身回应正面出击,要优于第三方回应,面对批评要有气度,要躬身自省。舆情回应要有速度。回应的内容要有温度,正面回应要有公信力、信服力。回应的过程要有逻辑性,要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