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业务浅谈

探路农村金融市场

阅读次数:2512来源:凤冈农商银行  作者:黄代伟  2018年12月10日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银行同业竞争加剧,各类风险交织叠加,新的理念新的模式不断尝试,新兴的势力风起云涌,风谲云诡,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农信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应对?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笔者认为应做到“四个不变,四个强化”。

一是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不变,强化转型升级。改革开放40周年,农信社也走过了60余年的风雨历程,应该说从一诞生就与“三农”结下不解之缘,也正是因为扎根农村这片沃土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既是国家的方针政策,也是农信社的生存之本、发展之道,但面对新的形势势必应当有新的作为,去顺应时代的潮流,业务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通过大数据探索授信模型、创新支付结算方式、优化线上放贷系统、开展更多中间业务、拓宽零售业务等,应当成为未来把握的方向。

二是坚持诚信体系的建设不变,强化绩效考核。农信社服务的客群主要是农户,发放的贷款主要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如何构建资产业务的质量保障体系?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开展信用工程建设便是重要抓手,近年来随着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不断完善,对失信人员的惩戒日趋严格,作为金融机构的农信社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农信社长期致力于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的培育,并通过党委政府的主导、村支两委的协助等共同推进该项工作,现在更是应朝着去繁从简、注重实效的方向去深化信用工程建设,与此同时,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能够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让“人管人”变为“制度管人”,并实现从“工作要我”向“我要工作”的转变。

三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不变,强化服务水平。拥有客户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以优质的服务去不断提高客户的体验感和满意度,让心贴心的服务兑现手握手的承诺,让流动终端、自助机具遍布村寨,惠及千家万户,让优质的大堂经理提供全方位的引导、答疑,让标准化的营业网点提供舒适温馨的环境,让方便、灵活、快捷的信贷优势落到实处,让时常的问候送到每一位外出务工人员的心里,让服务跟着客户走的理念根植每位员工的内心。

四是坚持学习培训的常态机制不变,强化队伍素质。员工由于疏于学习,法律知识匮乏、风险意识淡薄、业务能力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支能吃苦耐劳、素质过硬、与时俱进的队伍是业务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学习培训的常态机制,无论是“送出去”还是“请进来”,无论是采取日常学习、定期考试还是统一培训、集中考核,增加队伍的素质都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