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与传统银行的深度融合,近年来,湄潭农商银行积极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并且发展迅速,呈现出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渠道多样化、电子替代率增加的显著特点。尤其是今年,湄潭农商银行深入探讨,积极思考业务发展转型,通过各种营销策略和宣传推广,电子业务替代率以平均每日0.03个百分点的增速稳步上升。
强化合规管理,助推业务稳健运行
银行本质是经营风险的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管控好各类风险,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湄潭农商银行通过强化合规管理,确保电子银行业务稳健发展。
一是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湄潭农商银行注重加强内控管理,防止来自内部的风险隐患,建立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管理制度等规范,确保系统有序正常运行。
二是风险排查全覆盖,全面掌握业务操作动态。组织开展农村支付服务、电子银行业务(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的规范检查,成立检查小组,对全辖26个营业网点和相关业务部室进行风险排查。如:针对自助机具的巡检巡查情况,排查了是否执行在行式ATM一日三查、离行式ATM一日两查制度,是否对POS机具进行一月一次巡查等制度执行情况;服务点服务规范、服务安全,商户的入网资质和培训情况等;电子银行业务的岗位设置、办理流程、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在检查中,检查成员秉承实事求是、客观反映的原则,认真开展了检查工作,充分暴露湄潭农商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三是做到查辅结合,认真分析整改问题。排查电子银行业务各个方面的风险环节,采取边检查边培训边整改的方式,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及时与网点负责人、主办会计沟通,能现场整改的辅导网点整改,无法现场整改的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期限。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行通报,要求网点建立问题台账,逐一在限期内进行整改,如果后续抽查中发现应整改未整改的网点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格处罚。
多措并举,助推业务迅速发展
2014年湄潭农商银行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仅为24.79%,以传统银行业务模式为主,以柜面服务为依托,近8成的业务离不开柜面,营业大厅常常大排长龙。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等快速发展,湄潭农商银行多措并举积极发展“离柜金融”,以适应客户对金融服务需求的便捷性和多样化。
一是自助服务机具布放,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实现自助银行全覆盖,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截止8月末,湄潭农商银行在县域内布放ATM自助机具78台,多媒体自助机具12台,特约商户POS机524台,在全县16个乡镇118个行政村设立“村村通”助农取款服务点121个,助农取款机具121台。实现乡镇自助银行全覆盖,为做好普惠金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银行卡与电子银行业务广泛营销,电子银行服务体系初具形态。面对大部分客户扔对传统存折和柜面依赖的现状,湄潭农商银行积极制定各类营销方案,充分利用金融夜校、流动服务等渠道对电子银行业务知识、银行卡安全知识进行宣传,并且通过开展“1元扫码有奖”“村村通取款有奖”等宣传营销活动宣传电子银行业务。信合卡、云闪付、手机银行等业务营销初具成效,为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银行业竞争打了一剂强行针,更为湄潭农商银行的“做强、做优”的金融服务建设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截止目前,全行累计发卡43.62万张,银行卡占比达87.24%,注册网银用户数达11478户,注册手机银行用户数达60168户;2018年新增存款客户手机银行注册率达91%;注册银联云闪付用户数6226户。
三是细分客户,积极营造营销氛围,牢牢抓住客户。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进行细分,从而有的放矢,如针对18岁到45岁的客户积极营销手机银行、云闪付等业务,60岁以下客户积极营销信合卡,ATM、多媒体等自助机具的使用。农村地区积极营销“村村通”助农取款业务等。在营销的同时提高对电子银行知识的学习,做好内部培训学习工作,营造一个员工“人人了解电子银行”“人人使用电子银行”“人人宣传电子银行”的工作氛围。利用柜面、公众号、广告、LED显示屏等方式,建立多层次营销格局,从而使湄潭农商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
截止2018年8月末,湄潭农商银行电子银行替代率达80.81%,提前完成省联社下达的任务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