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意识,不同意识表现不同行为,不同行为代表不同品质的思想道德。而对与错、是与非、善与恶、言与行则成为当今人类在道理、道义、道德的大前提下,去制定行为标准和行为衡量标准的主要依据与原则。可见,不同的职业道德行为将产生不同的社会影响。围绕这个话题,我就“道德风险防范”认识如下:
道德意识的可逆性。按我国著名《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定论,说明人的最初本性是善良的,即使后期出现或引发不道德的言和行,那都是后天受坏的思维和风气侵染赤化的结果。他反应出人的道德行为具有可逆性。比如贪污、盗窃犯罪人的最初并没有这个意识要去干违法的事情,当犯罪人决定作案前,必然要经历以下思想道德观念的变化过程:一是涉及黄、赌、毒;二是多种因素导致家庭经济出现危机,心存侥幸;三是追求奢侈生活,个人收入与生活追求不成正比;四是不求上进,思想坠落;五是具备作案条件。这些变化过程说明,人的道德行为受周边环境因素感染而变化,被扭曲的心态或不良生活、工作习性催化不道德行为的萌动。反之,若人们长期处在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围中,陶冶的必然结果是遵章守纪、文明礼貌、积极向上、道德品质优良的合格人才。
道德风险防范。道德准则决定个人行为,不规范的个人行为对金融机构而言,就意味着可能导致的经营风险。如何防范?有感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岗定责、细化程序、规范行为标准,以严厉的制度约束员工工作和生活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低调生活,远离黄、赌、毒,净化生活圈。二是组织干部、员工讲奉献,看谁付出多;讲业绩,看谁任务完成好;讲技能,看谁快又准;讲道德,看谁最尽职。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进取工作氛围。三是加强单位与员工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视员工为兄妹,关心员工疾苦,帮助引导员工走出困境,让员工真正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四是做到干部、员工都能以身作责,严于律己,做好表帅。既要按照联社各项规章制度来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也要不断观察同事及同事家属工作、生活的细微变化。发现苗头,及时帮助,正确引导。五是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杜绝制度成摆设,让每位员工在规范的管理制度与操作程序的约束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六是定期学习、警钟长鸣、塑造榜样、鞭策员工。用多形式、多内容、多方法规范员工道德行为标准,以此强化抗道德风险能力。
总之,道德风险防范工作没有终点,只有永恒。麻痹就是引发道德风险的开始。我们既是企业的经营者,也是经营成果的享受者,更是捍卫这片沃土完整的守护神。我们只要今天多进一份职,明天将会少一起由道德风险引发的案件。只要大家高度警惕,携手联防、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精心编织道德风险防护网,将道德风险防范于未然,发案机率就会极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