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协调服务 > 精准扶贫

三张名片齐出手 精准扶贫稳步走——记海龙支行扎实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一天

阅读次数:3992来源:遵义红花岗农商银行  作者:李娟  2018年7月6日

众所周知,贵州农信有“五张名片”——农村信用工程、村村通、金融夜校、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农村金融服务的日常工作,就是打好这五张名片的。7月4日这一天,海龙支行在海龙镇龙泉村组合开展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村村通推广和金融夜校,综合展示了贵州农信普惠金融的其中三张名片,扎实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金融致富学校——送知识金融,增强农民致富的信心

农村金融工作自来与农村基层工作紧密配合。借着龙泉村为本地贫困户开展职业培训的契机,海龙支行开展了第二期金融致富学校。在龙泉村村委会议室举行的培训课堂上,龙泉村党支部书记兼普惠金融联络员徐能卫向学员们介绍了金融致富学校的意义,点燃了学员们对金融知识的热情,让金融致富学校得以在欢乐的气氛中拉开帷幕。

海龙支行向在场的四十一名学员讲解了金融诚信、金融安全和金融便利三个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讲解金融诚信,告诉大家诚信的金融价值以及不讲诚信可能带来的各种后果,重点介绍了“特惠贷”精准扶贫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并强调了“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用不可贷”的原则;通过讲解金融安全,介绍了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知识,提醒大家注意生活细节,好自己的钱袋子;通过讲解金融便利,向学员们介绍了高效便捷获得金融服务的方法,盘算现代化金融服务方式可以节省的人力和财力。

带着对脱贫致富的渴望,学员们听课的热情超出我们的预想,互动环节的有奖问答得到了大家踊跃的回应。怀着对扶贫政策的感恩,全体学员一起合唱《感恩的心》,将金融致富学校的学习氛围推向了高潮。通过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学员们看到了各级政府、银行业监管部门和贵州农信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用心,进一步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助农脱贫流动服务——办流动金融,培养农民用卡的习惯

通过前期调查,海龙支行了解到参加培训的贫困户大多只有政府统一发放涉农补贴的存折。为了鼓励他们使用信合卡,特地提前通知了大家将身份证和存折带到村委,海龙支行在村委附近的农家小院开展流动服务,为特殊人群集中补办信合卡,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培养使用信合卡的习惯。

由于提前收到通知,农户们一大早就陆续前来办理业务。为了避免混乱,海龙支行收集了等待补卡的存折依次排队。一个人操作新核心系统,一个人引导客户输入密码和签字,一个人负责解答来往村民咨询的各种问题,大家分工协作,有序配合,当天一共为农户办理信合卡19张。大热的天气,加上农户热情的参与,尽管经办的工作人员忙得汗流浃背,但是农民满意的笑脸和真诚的赞许,犹如夏日的凉风足以慰藉海龙支行的员工们勤勉的服务。

村村通——推便利金融,节省农民实在的开销

龙泉村村委附近的陈思明家小超市是辖内指定的贵州农信“村村通”便民服务点,这里地处龙泉村集镇的三岔路口,随着海龙屯旅游的发展,往来的行人到“村村通”办理业务的笔数也日渐增加但是很多贫困户还是习惯于看到存折上那些直观的数字,或者有些仅仅因为不会办“村村通”业务而放弃尝试。为了方便农户办理基本金融业务,缓解柜面服务压力,海龙支行带着客户到陈思明家体验便捷高效的“村村通”服务,并向贫困户大力推广。

脱贫致富不仅需要开源,同时也需要节流。海龙支行向贫困户们算了一笔账:从村里到镇上的海龙支行办理一笔存取款业务,至少需要花4元钱的车费和半天的时间。半天的功夫如果用于生产经营,至少可以得到40元的工资收入。办理“村村通”业务虽然不见得可以直接增加农户的经济收益,但可以实实在在地节约农户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精力成本。通过引导推广,陈思明的“村村通”当天共为农户办理业务32笔。

送知识金融,办流动金融,推便利金融,海龙支行真诚提供金融服务;提致富信心,养用卡习惯,省实在开销,贫困农户稳步走向精准脱贫。这是海龙支行落实金融精准扶贫的一天,也是上万名贵州农信人持续开展农村普惠金融的一个缩影。古语说:“守正笃实,久久为功”,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一朝一夕能成之事,普惠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农信人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