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海拾贝 > 银苑百花

把钉子钉在墙上

阅读次数:1076来源:赤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作者:袁利菊  2018年7月3日

最近,我到经开区的一家竹制品加工企业走访,拜访了公司老总。在向老总了解企业发展历程的谈话中,老总向我分享了他“把钉子钉在墙上”的励志故事,值得每个人学习。

起初,公司还是国营企业。老总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了公司,当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由于在部队养成了凡事认真做的习惯,所以在工作中,老总特别爱钻研,因此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也一步步走上管理岗位。后来由于集团公司战略调整,公司面临改制,股份也将对外出让,于是老总和几个好朋友商量,决定合伙把公司的股份全部接收,手续办完的那一刻,老总心里百感交集,有对老公司的怀念,更有对新公司未来的期盼。

产品还是原来的产品,工人还是原来的工人,市场也依然广袤无边,然而老总却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毕竟公司变成私营企业了,若不能经受住市场的洗礼和考验,就会被淘汰,老总也会变成一个失败的企业家,公司里的员工会因此而失去工作和收入。正是有了这份压力,成就了企业,成就了老总,因为在老总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一定要把公司经营好,在市场上打下一片天地。

老总带领他的团队不断创新产品,不断寻找市场。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曾无数次面临困境,老总心中的坚定信念让公司成功跨过了一道道门槛。产品跟不上市场,创新;缺乏客户喜欢的产品,先做;市场上没有的产品,发明。经过努力,公司的产品越来越多,现在可以分出系列,可以出很多单品,甚至还可以做竹制艺术品。在改革转型的过程中,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于资金,就像一个人,已经到了疯狂长个的年纪,但是营养却跟不上,这个时候怎么办,只有找银行贷款。一路走来,公司先后与贵州银行、农信社合作过,通过对比,最终把业务全部转到了农信社,因为与农信社的合作愉快,服务好,效率高,在公司出现资金困难的时候,农信社总能在第一时间帮助公司解决资金难题。特别是在2014-2015年,公司整体搬迁,生产要钱,建厂要钱,铺货要钱,资金需求大,于是公司向农信社申请增加贷款额度,农信社实地调查后,及时发放了贷款,使得公司能够继续经营。正是有了农信社的大力支持,公司得以快速发展,销售额逐年增长。如今,不仅公司的所有业务在农信社往来,就连老总家人的个人业务都是在农信社办理,就因为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司成功入驻经开区,规模更大了,企业占地2万余平方米,产品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申请了很多专利,获得著名商标权,公司也荣获省级龙头企业称号。随着公司的发展,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经常有政府领导、企业家前来指导、参观,交流经验。

在艰难的创业过程中,挫折如影随形,面对挫折,老总从未气馁和放弃。在企业开拓市场的时候,也曾受过很多冷眼和排挤,老总就开始琢磨,并调整了策略,从现有的市场做起,不再盲目扩张,维护好存量客户,增强客户体验感,结合经销商反馈回来的信息,对产品进行改进,第二批产品时投出去就会卖得更好。长期坚持下来后,客户的反响越来越好,茶农销量越来越高。同时,公司研发的新产品,初期少量生产,投入市场检验,根据市场反应决定生产量,销得好才增加生产量,这样做,一是为了准确定位市场,二是为了减少库存,降低资金占用,最大限度让资金转起来。

老总说,在经营公司的这些年,最让他难忘的是在部队里挂水壶的场景。在部队,每个战士都有一个水壶,收操归队后都要把水壶挂在墙上,排列整齐。老总把自己比作墙上的那颗钉子,市场和产品就是水壶,客户就是战士,钉子稳稳地钉在墙上,水壶才能挂得牢,战士才会在这颗钉子上挂壶。

事实证明,老总的钉钉子精神让他和他的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同时也印证了那句话:若盛开,清风自来。”

走访结束后,我感慨良多,心里默默告诫自己,山高水长,一定要学一技之长,戒骄戒躁,修沉潜之识,没有任何一件事是容易的,要把一件事做好,除了智力和努力,最重要是毅力。青春尚在,年华尚好,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该轻易放弃和否定自己,而是要在困惑和逆境中变得更加坚定和弘毅,有道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做好工作,做实业务,筑牢基础,敢于进取,做一颗有亮度的钉子,我们终将等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