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单位奉献了自己的整个青春,奉献了毕生最好的年华,亦或2代3代人都投身在这份事业中,每天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下班回家的车上,和顺路的姐姐聊起她们年轻时参加工作那会儿的光辉岁月……那时,还没有什么电脑,每笔业务都是手工记账,每张传票也都是手工填写,每年年终决算要提前很多天就开始准备,决算那几天一刻都停不下来,处理各种账务,那时候做主办会计的她们甚至累晕过。我进单位电脑就已经普及,从来没有过那种手工办理业务的体验,相比现在系统的便捷,简直不敢想象所有账务都要手工处理会是多么的繁琐。
我的父母也是60后,那个年代的人在现在年轻人的眼中或许有诸多不能理解的地方,父母常常会为了那几十亩田地的收成,无暇理会孩子和家务,我常常在心里埋怨他们不抽时间陪我,在我获奖或者表演那一刻,多么希望能够看到父母在台下为我鼓掌的身影,他们对工作的热爱程度是现在年轻人所不能企及的。
才参加工作那年,很喜欢网点一个大姐,她做事麻利,心直口快,思路清晰,当我对业务一无所知,一头雾水的时候,她系统的将那些交易码打给我,让我很快能够掌握业务操作。她每天都是第一个到达网点,提前做好一切开工准备,年年日日如此,反观自己每天起个床都那么困难,真实无地自容。和大姐上班是一种享受,一切井然有序,她是个急性子,总能将复杂的业务迅速的处理好,空档期间还要帮我们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情,她随时都精力旺盛,从不斤斤计较。
后来调到涉农网点,管理农贷的一个哥让我钦佩,乡镇上面的那些农户散布在那几座陡峭的山上面,还记得我头一次下乡没有经验,穿了一双高跟鞋,正值雨过天晴,山路又陡又滑,穿的这双鞋可把我整惨了。但是这个大哥把经手的每个村庄的每家农户住址,家庭情况都摸得清清楚楚,村里的人可以说没有不认识他的。在单位你几乎看不到他的人影,基本都在乡下活动,没有车,近的他就走路,远的就骑自行车。有时候为了清收不良贷款,只要有哪个不讲信用的借款人的音讯,不管天多晚,他都会立马出发,去借款人家里守着。
现在所在部门一个哥,头一天脚骨折了,为了不影响工作,第二天一大早便拄着拐杖坚持来上班,中午自己喊外卖吃,下午自己打滴滴车回家。我起初挺不理解他,这种时候,为什么不让同事家人帮助他。后来我想明白一件事,他不愿意影响其他同事和家人,这种倔强、坚忍不拔的精神,真的是值得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我去学习的。
在单位的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单位为家,没有他们的付出就不会有单位的今天,我们年轻一辈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了今天的一切。他们辛苦打下的江山,如今交付在我们手中,是否能够将这样一份事业守护并传承下去,我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