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协调服务 > 精准扶贫

感恩奋进的农信人 发家致富的领路人

阅读次数:2671来源:遵义农商银行  作者:阮德顺  2017年12月26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天下事、分内事。当前全面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深水区”,农村商业银行,因农而立、因农而起、因农而兴,在这场全面参与的扶贫攻坚战中,尚嵇支行全体员工义不容辞地投入到了“精准扶贫”工作当中去。

基地+农商行+贫困户  推动产业扶贫

实现脱贫致富,要依靠产业支撑。尚嵇支行立足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大力扶持市场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业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他们带动、引导贫困户创业、就业,“输血”“造血”双管齐下,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

入冬以来,气温下降,天气寒冷,但是尚嵇镇周杨蔬菜种植场负责人杨华英心里却是暖洋洋的,今年她带头种植的大葱喜获丰收,正在收割装车,准备运往重庆的蔬菜交易市场进行销售。

说起杨华英,周边村组的老百姓都知道,她是技术能手,更是返乡带领村民致富的能人。2014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推动下,杨华英返乡创业,从最开始的十来亩地,发展到了现在的两个大葱种植基地,面积125亩,单季产值达到了110万斤,年销售额超过150万元。

我们见到杨华英时,杨华英正在基地里与贫困户们一起收割大葱。杨华英是较早在尚嵇镇发展大葱种植的农户,也是长期获得遵义农商行尚嵇支行信贷支持的受益人。见到我们的到来,杨华英很热情,远远的就向我们挥手,并高兴告诉我们今年大葱收成好,市场价格走高,来订购的客商很多。

实现脱贫致富,要依靠产业支撑。产业有了,如何通过产业来推动扶贫,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长久致富,一直是尚嵇支行员工冥思苦想的问题。经过多次现场调研,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的发展意愿,最后尚嵇支行同杨华英沟通协商,双方一拍即合,决定通过基地+农商行+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利用大葱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通过杨华英的种植基地与贫困户签订收购协议,发展订单农业,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尚嵇支行根据农户的种植规模和资金需求提供相应的信贷资金支持。在这一发展模式的推动下,尚嵇当地近30户贫困户开始发展大葱种植,尚嵇农商行共计发放信贷资金110万元支持大葱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覆盖全镇,规模近300亩的大葱种植产业。

据了解,光是通过大葱种植这一项,就实现了种植户户均增收近2万元,解决了50多户贫困户的就近就业,长期就业问题。

目前,除大葱种植外,通过尚嵇支行信贷支持,在尚嵇已经发展起了贫困户参与度高、见效快的雪里蕻、辣椒种植、温氏养猪等多个产业,真正帮助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长久致富。

用好“特惠贷”金融扶贫产品   做好农商行金融扶贫文章

为了让贫困户获取资金支持,尚嵇支行将原本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纳入到服务范围,为全镇1000多户贫困户家庭建档评级,并通过金融夜校、村村通便民服务网点、工作人员进村入户等方式,专门针对贫困户的“特惠贷”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内容进行宣传讲解,更准确地了解贫困户的发展意愿和资金需求,提升服务水平。

杜中学家是尚嵇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自己刚出狱不久,同时因为特殊原因,又有七个兄弟和自己生活在一起,全家十几口人全部挤在父辈留下的一套150平方米的老木房子里,家庭情况十分困难。出狱后的杜中学改过自新,四处打工,但是由于收入不多,家庭条件始终得不到改善。

一次偶然的机会,杜中学了解到市场上羊肉的价格较好,于是就动起了养羊的念头。说干就干,为了节约成本,杜中学建羊圈所需的木头全是自己在自家林子里一颗一颗砍来的。羊圈建好之后,买羊的钱从何而来让杜中学犯了难。

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尚嵇农商行让他看到了希望。尚嵇支行工作人员在了解到了杜中学家的具体情况后,主动上门进行对接。经过调查了解,尚嵇支行为杜中学发放了5万元的“特惠贷”贷款,同时为了让杜中学更好地掌握养殖技术,尚嵇支行还专门与尚嵇镇畜牧站沟通,通过他们为他进行技术指导。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目前杜中学的养殖规模已经发展到两百只,全家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广大的农村,从来就不缺能吃苦、肯干事的人,缺的是资金。贫困户资产少、抗风险能力弱,如果按农商行标准的信贷要求,是无法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的,尚嵇支行围绕“特惠贷”,做好金融扶贫的文章,进一步扩大扶贫贷款的适用范围,提高了贫困群体的获贷率,真正地解决了贫困户创业发展的资金难题。用杜中学自己的话说:“像我这样的家庭,贷款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是没想到还真就贷给了我,支持了我,感动、感谢、感恩”。

据统计,截至目前,尚嵇支行共计发放“特惠贷”贷款408笔,金额1952万元,极大地支持、推动了尚嵇镇精准扶贫工作,光是2017年,就帮助265户、978名贫困人口成功脱贫。

创新金融服务  打通金融扶贫“最后一公里”

要落实好金融扶贫工作,首先就要将基础金融服务延伸到村到户,畅通金融服务通道,奠定金融扶贫的坚实基础。

针对贫困村、贫困户多居于山区,信息不畅、交通不便,尚嵇支行积极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利用村村通便民服务网点,不断改善贫困村支付结算环境,切实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效延长了金融服务时间。同时为了更好地方便群众,尚嵇支行利用移动金融服务站,在金融服务空白点不间断巡回,实现“足不出户,人不出村”办理金融业务,随时为偏远山区的客户提供上门服务,为他们提供便捷的存款、贷款、转账、结算等全方位普惠金融服务,保证了金融服务渠道的畅通。

通过金融服务进村寨,让老百姓得到家门口的金融服务。通过这样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广大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经济成本。

据了解,尚嵇支行在全镇范围设置了11个“村村通”便民服务网点,平均每月办理业务上万笔,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当地老百姓说,“尚嵇支行打通的不仅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是开进我们心里的金融直通车

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   静待收获的时节

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为精准脱贫,你们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们换来群众最多的甜。每次问你们累了吗?你们总是说“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 “贫困户大多住在偏远地方,来办理一次业务要走上好几小时所以我们现在做多一点,让乡亲们少跑一点,少花一点,自己会感到很开心”。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2017即将收官,2018继往开来,新年新征程,尚嵇支行每一名员工将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苦干实干,为百姓理清发展思路,找到发展方向,延伸服务内涵,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殷切期望转化为实现开门红、决胜“十三五”、同步奔小康的强大动力,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以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决战深度贫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