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协调服务 > 农民专业合作金融服务

遵义县联社:从“落炉现象”看农信社巩固农村市场的新探索

阅读次数:2108来源:遵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作者:苟锡波  2014年6月9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从遵义县城南白乘车向西北行,穿过遵义市区,行经80公里到达山盆镇街上,再行走28公理的乡村公路,眼前豁然一亮,一幢幢白墙青瓦的黔北民居在观音寺河的环抱和绿树青山的掩映下显得格外赏心悦目。这就是充满神秘而美丽的村落——落炉

落炉,地处遵义大娄山脉主峰脚下,遵义县西北角,被大山和观音寺河环抱,是一脚踏三县市(遵义、桐梓、仁怀)的地方,全村面积2.5平方公里,是贵州省农村人口密度最大的村落之一,该村10个村民组981户4021人,落炉村街上有127户商家,素有“大山里的农民城”之称。

信贷支持 “美丽落炉”蜕变

以前,落炉村和其它村一样,村民居住环境较差,且进出交通不方便,距离山盆镇较远,信息闭塞,全村以传统常规农业和种植棉花为主,由于该村耕地面积仅1050亩,有“一碗泥巴一碗油”的说法形象地比喻了落炉土地的极少,同时也折射出落炉人的困惑与无奈,多数村民都外出务工,目前外出务工人员达2300人。

近年来,遵义县政府加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打造,遵义县农信社积极参与加大信贷资金支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多措并举推动新农村建设。通过农信社对该村信用村组的建设,客户经理的进村入户宣传和了解,听听老百姓致富的想法,了解老百姓的贷款需求,及时把信贷资金送到老百姓手里。通过遵义县政府和农信社的信贷支持共同打造落炉,如今,在落炉村街上建起了卫生院、敬老院、中小学校等基础实施,全村修建白墙青瓦黔北民居192户,返乡创业人员越来越多,在落炉街上大小商户达127户,充分发挥三县(市)交界处农副产品中心集散地的商贸作用,辐射周边县(市)6个村,落炉从过去的传统农业和“打工经济”,到现在的商贸集散中心,逐渐真正成为“大山里的农民城”。截止2014年5月30日,遵义县农信社信贷支持落炉村新农村建设累计发放达3500余万元,累计惠及农户达350户,目前贷款余额895.46万元,惠及农户219户。
便民服务“美丽落炉”升华

2012年6月,遵义县农村信用社在落炉村选择合作商户穆仕旭,设立“诚者信合·村村通”服务点,服务覆盖了全村以及相邻的4个村寨,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在便民服务点办理存取款、转账查询和刷卡消费等现代化24小时金融服务。

“以前呀取钱要到山盆,很不方便,往返车费就是20元,要排队耽搁时间,还怕着小偷摸,现在好咯,从我家到便民服务点,只要七、八分钟就能把我取回家,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信用社!”落炉村行动不便的穆贵奎老大爷激动说道。

穆荣亮落炉村街上个体工商户,经营小百货,每月在便民村村通服务点存取款、转帐等业务达20余笔。平均每月到市里进点小百货4次,以前是自己去或找人带钱,很不方便,现在只要在便民服务点把钱打去,在家收货就可以了,一年给他节约4000元左右。

在穆仕旭“诚者信合·村村通”服务点发生过几次感人的故事,让穆仕旭记忆最深的是一次凌晨2点过,村里穆仕凤老人取钱救命。那是在今年3月初的一个晚上,穆仕凤的儿媳翁光芬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急忙到村卫生院医治,由于医疗设备有限,急需转院治疗,当时穆仕凤老人身上没足够的现金,正在发愁时,突然想到穆仕旭“诚者信合·村村通”服务点,立即跑到便民服务点叫醒穆仕旭,在了解情况后马上帮穆仕凤在农信银自助终端上取了足够的钱,穆仕凤老人得顺利包车到达离家100多公里的遵义市417医院,病人才及时得到救治。每当穆仕凤家提到“诚者信合·村村通”服务点,说到农信社,都怀着深厚的感激之情。

“过去我们村里干部到山盆镇办事,每次都要带一大叠存折和卡到信用社帮老百姓存取钱、打款等,现在好咯他们自己到便民服务点办理业务,还能看到余额,像穆贵奎行动不便的老人,像穆荣亮这样的商户,他们都在便民服务点办理业务,确是方便了老百姓。”落炉村村支书记穆贵德说道,合作商户穆仕旭乐意帮助人,为人谦和,办事踏实,村民都信任他,全村基本上存取款、转帐、汇款(仅2013年在外打工汇款达1000余万元)等业务,都在便民服点办理。

据了解,落炉“诚者信合·村村通”服务点,在2012年半年时间办理业务达1.8万笔,交易金额达1310余万元;2013年办理业务达4万笔左右,交易金额达3200余万元;2014年1月至5月,办理业务达1.23万笔,交易金额达1710余万元,其中4月份办理业务最高达2871笔。按往返山盆街上办理一笔业务的车旅费以20元测算,便民服务点已为当地老百姓节约费用在140万元以上。

落炉“诚者信合·村村通”服务点,只是遵义县农信社实施“诚者信合·村村通”工程,将便民利民金融服务触底到村的一个缩影。2012年以来,遵义县农信社致力于发展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服务,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在村居布放自动柜员机、农信银POS终端自助机具,通过在村(居)选定代理合作商户设立“诚者信合·村村通”服务点,将金融服务延伸到村寨,积极解决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金融服务难、服务贵问题。据了解,截至2014年5月底,在全县225个行政村设置“诚者信合·村村通”服务点255个,全县实现村村通,全覆盖。2012年开通以来,已累计办理业务35.49万笔,交易金额4.43亿元,其中2014年1月至5月底农信便民服务点办理业务19.61万笔,交易金额达1.75亿元。

金融服务“美丽落炉”启示

从信贷支持“美丽落炉”的蜕变,再到便民服务“美丽落炉”升华,遵义县农信社积极探索怎样巩固农村市场。从“落炉现象”看农信社巩固农村市场的新探索,有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一:有效解决柜台业务“压力山大”。长期以来农信社柜台客户拥挤,柜面业务量大,人手又紧缺,将大量小额存取款客户分流至自动柜员机、村级“诚者信合·村村通”服务点,提高自助机具的柜面业务替代率,有效腾出了时间和人力去对接市场,创新产品,增强综合实力,更好地吸引和留住更多的黄金大客户,增强农信社的竞争实力。据统计,遵义县联社2012年半年的平均每月柜面业务量为390511笔,2013年全年每月平均门柜业务量377874笔,2014年第一季度平均每月门柜业务量385091笔,然而自2012年到现在,遵义县联社存贷款规模增长了85亿多,柜面业务交易量反而呈下降趋势,自助机具的柜面业务替代率从2012年末的不足30%提升至2014年5月末的46.97%。

启示二:联系老百姓的“金融纽带”。农信社的“根在农村,命在农业”,只有“情系农民”,拉进老百姓的友谊和感情,农村客户才能进一步巩固。农信社业务种类匮乏、服务手段单一等问题的突出,制约了发展,部分客户流失。解决好老百姓金融服务难、服务贵等问题,靠优质的服务弥补产品功能上的不足,吸引客源,抢占市场,与老百姓结下深厚的友谊和感情,“诚者信合·村村通”服务点,让农村老百姓“存款不再东奔西走,取款就在自家门口”,反哺于民,让利于民。据了解,自2012年至今,累计交易笔数35.49万多笔,以往返车费按每笔20元计算,直接节约交通费700万元;以前办理一笔业务往返和排队平均耽搁半天时间,以每天务工收入80元测算,已为老百姓节约人工成本增收在1400万元以上。

启示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畅通金融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紧紧围绕群众所忧所盼、所急所需,致力于发展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服务,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将金融服务延伸到村寨,“服务一触到底,便民一步到位,惠民立杆见影!”。让全县100多万农村群众“足不出村”便可享受均等普惠金融服务,实现了群众受惠、党政认可、业务发展的多赢局面。“诚者信合·村村通”服务点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载体,“小机器,大服务!”是巩固当地农村市场,服务了老百姓,打通金融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