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协调服务 > 精准扶贫

找典型 调思路 惠民生——桐梓联社群众路线破解乡镇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阅读次数:1634来源:桐梓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作者:王远富  2014年4月8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是信用社让我有了今天

宇强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由最初的面粉加工小作坊发展而来,如今已成为年产值1500多万元(2013年)、平均年产面条2400吨,能安置20余名劳动力的当地知名企业;走进总经理办公室,墙壁上赫然排列着近年由各级政府、组织颁发的各类奖牌,其中最耀眼的“市级龙头企业”熠熠生辉,诉说着无尽的辉煌。

老板谢同明谈到公司的成长,总是滔滔不绝,毫不掩饰对信用社的感激“是信用社让我有了今天!”谢同明原经营县内中巴,因管理不善决定另谋职业,于是从信用社贷款1.5万元开始经营面粉加工,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后在信用社当时最大金额信用贷款20万元支持下,从小作坊升级成了面粉加工厂,用谢老板的话说“一万五让我(作坊)出生,二十万让我成长”。

此时的加工厂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各道工序分段进行,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如果客户要得多,要得急,我就很难应付了”。谢老板当时的情况得到信用社的理解,毫不犹豫再贷一笔当时最大金额信用贷款38万元,从此该厂有了第一条生产流水线,“一条龙”的作业方式让谢老板节约大量成本,生意越做越好。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期间又得到信用社10万元贴息贷款支持,谢老板的生意越做越远,当地原材料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直接从河北等地运入;而经过十几年不断研发,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已有十余种品牌面条,且其中两项拥有自主产权,产品远销省内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加工厂狭小的空间提出严峻考验,而且只有“一条龙”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无奈之下,谢老板只好搬厂,并注册成为有限公司,走上了正规化管理模式。但厂址搬迁及建立公司让他花费了大量资金,谢同明再次经历严峻考验:要更新设备,要增加流水线,缺流动资金!
在企业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谢老板再次走向信用社,用诚意、信誉打动了信用社,再次取得贷款100万元,公司终于起死回生,又走上了正轨。

有财产无产权融资难

4月2日,联社纪委书记、监事长陈明华一行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机来到联系企业——宇强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在这种偏僻的乡镇很少有这样大规模、管理规范的企业了!”监事长掩饰不住对该公司的好感,赞美之词脱口而出。

该公司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有四条生产流水线,22名工人正一刻不停在各自工序前不停忙碌,流水线的另一头是一辆大货车,正耐心等候销往省外的成品。

公司办公场所规划十分讲究,经理室、财务室、会议室等一应俱全,且有全方位摄像头实时监控。
随着谈话的逐步深入,谢老板道出了担忧,“公司现在生产经营走上正轨,但如果要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融资难度非常大;我现在有的是财产,但没有自有产权,不能办理抵押贷款,虽然信用社给我授信160万,但需要融资担保,这样我的融资成本会非常高。”

这确实是个难题,仅凭信用贷款完全不能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办理抵押贷款又不能提供有产权的抵押物,难道非要通过融资担保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群众路线找准典型   调整思路惠及民生

小微企业融资难,但在乡镇像“宇强”这样的小微企业融资更是难上难。有的小微企业可以通过自身房产抵押等方式取得融资,但“宇强”在农村“土生土长”,房子没有房产证,土地是集体土地使用证,有资产无产权,银行贷款存在潜在风险,要融资确实不易。

企业要发展,融资是关键,况且像“宇强”这样的情况在全县甚至全省都非常普遍。群众路线的意义在于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急,联络组深入企业,就是为了帮助企业破除发展难题。

但监事长一行并没有对此问题作草率解答,原因在于这是农信社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的突出问题,也是信用社在不断改革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它是典型,有共性。

据统计,目前桐梓县像“宇强”一样的企业有210家,保守估计解决当地农户就业4500人;此外,该类企业还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当地群众创业的关键,如何研究政策措施、调整发展思路最终解决好该类企业融资难题,不仅是农信社市场定位的有力体现,更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最好证明,目前,联社领导及相关业务部门正抓紧研究,以期最快拿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