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协调服务 > 农民专业合作金融服务

支农扶“小”,产业助“特”——观坝分社金融支持农业特色产业札记

阅读次数:2140来源:汇川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作者:许雨松  2013年3月14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观坝分社是汇川联社的“袖珍版”农村网点。说它是“袖珍版”,首先是因为它“小”,营业厅只有几十平方米,主要服务对象仅限于泗渡镇观坝、双仙、麻沟和幸福4个村3600余农户;其次是它业务一直呈良性增长的发展态势,自今年年初以来,存款新增了900万元,贷款新增了200万元,目前已有6722万元和2797万元的存贷规模,而五级不良率仅仅只有1.94%。

去年,区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张金禄在分社检查工作时,对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要求,即要全面落实省联社关于实现“三农”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充分性和有效性的安排部署,深入推进“三大工程”,积极开展金融创新。观坝分社这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袖珍”网点,是如何狠抓落实的呢?是否在金融创新上有新的突破呢?近日,与分社的同事们到村寨中转转,他们的一些做法,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粪土生金:“种”蚯蚓比养牛还划算

最近,泗渡镇双仙村村民彭克华一家每天都要忙活到晚上11点钟,将从牛粪堆里刨出来的蚯蚓装进塑料瓶里,装箱后拿到外面去卖。从去年4月份开始,他们将蚯蚓卖给经销商,到年底赚了2万元。

“别小看我这一小瓶蚯蚓只卖8角。从正月初七开始,已经卖出去了59箱,纯赚了5000块钱哟!”彭的妻子余永英掀开稻草,用一个小耙梳将粪土刨开,密密麻麻的红蚯蚓在粪土里蜷动着,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算起来,一条蚯蚓只能赚一两分钱,你可能认为赚钱赚得慢,但毕竟不需要任何成本,捡钱也需弯腰杆嘛,一分一分地捡,凑少成多,还是有数算。”余永英说,“今年这块地,我们种了十多厢蚯蚓,估计至少能赚6万元,明年扩大规模,翻一番,比养牛还划算哟!”

彭克华夫妇2011年从广东打工回来,靠积蓄建了一个养牛场,对牛实行圈养,“牛崽贵得很,十多块钱一斤照称,好的牛种还要到广东去引进。牛饲料也贵,除去成本,其实赚不了多少。我们这里农户多,养殖场的面积又少,牛粪堆积在里面,不好解决。”

观坝分社主任贾玉伟告诉笔者,当地政府引进了一个休闲度假村的项目正在施工,政府认为彭的养殖场产生的牛粪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要求他立即搬迁,好在“车到山前必有路”,夫妇俩不仅没有给困难吓倒,一个偶然的机会,彭克华了解到用蚯蚓做鱼饵用于垂钓的市场很大,夫妇俩于是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用牛粪“种”蚯蚓,以此来解决牛粪的污染问题,又找到了一条增收的路径。

“我们最初看中的就是他这种养殖模式,既有效解决了环保问题,又增加了收入。当时彭克华申请贷款的时候,信用社的授信额度是2万元,我们一下子就将额度给他增加至10万元,贷了85000元给他。今年他还款后又申请贷款扩大养殖规模,我们给予了鼎力支持,按照区联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的有关规定,调整额度,又贷了20万元给他。”观坝分社信贷员曾晓敏说。

“最近有商户要我们一个礼拜给他供货(蚯蚓)20件,我们不敢接单,手头已经接到的单子,催货的电话天天都在响,要是规模更大一些,人手再多一些,那就好了!”余永英感慨地说,一脸的期待。

变废为宝:下市蔬菜实现“华丽变身”

观坝村附近种蔬菜的农户以前如何也没有想到:下市的蔬菜居然能卖到钱!

“以前农户种的蔬菜下市了,卖不脱了,养猪的农户就割回家去喂猪;没有养猪的农户,只好让它烂在土里,就当给地施了一次肥。”去年辞工回家给父亲姚国合作“帮手”的姚本驰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姚本驰把我们带进新建的厂房里,里面弥散着泡菜浓烈的香味。一坛坛辣椒鲊、酸茄子、酸豇豆、酸萝卜等泡菜整齐地摆放在那里,勾起了我的食欲。姚本驰是09年毕业的大学生,他告诉笔者,去年他回来就办了一件事:以他的母亲的名字命名,给他家的泡菜申请了“月珍”牌土坛菜系列产品的商标,遵义市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上从此有了他们家生产出来的泡菜的身影。

“蔬菜下市了并不意味着它就变质了,从新鲜蔬菜的角度讲,在市场上确实不好销,但是作为泡菜来腌制,是能够保证品质的。”姚本驰说,“农户将下市蔬菜卖给我们,一般都有2000元以上的收入。”

姚国合家腌制泡菜是祖传的手艺,远近闻名,但一直是小敲小打,每年只有一两万元的收入,一直没有成气候。去年春节,一家人坐在一起商议扩大生产规模的事,但苦于没有资金,带着试试看的心理到观坝分社申请贷款,没想到信用社还为他们调高了授信额度,一下子就贷到了10万元。在新建了厂房、扩大了生产规模以后,去年一年下来,居然实现了15万元的营业额。

“‘月珍’牌土坛菜系列产品成本低、销路好、为群众增加了收入,使下市蔬菜‘变废为宝’,我们为何不支持呢?”贾玉伟给姚国合的泡菜做起了“广告”。

今年年初,观坝分社又向姚国合追加了6万元的贷款,用于泡菜厂的资金周转……

生态养殖:林下养鸡成市场“抢手货”

观坝村龙塘组村民杨正兵的生态养鸡基地,掩映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里,一派“狗吠农舍中,鸡鸣松树间”的热闹景象。

杨正兵告诉笔者,这还不是养殖场最热闹的时候。去年年底他把鸡卖出去之前,漫山遍野都是鸡,那场面才是真正的“壮观”!现在几乎卖完了,只存栏几百只,板桥镇娄山关村“黄焖鸡”餐馆老板天天都打电话来要货,“现在断货了,他们比我还急!”。

杨正兵搞林下养鸡已经5年了,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去年一年就赚了30多万元。期间,他与当地的6个养殖大户在一起,组建成立了遵义市汇川区凤祥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把林下养鸡发展成为观坝村的一大特色产业。

“一路走来,一直都离不开信用社的帮助和支持。从当初的2000元到现在的20万元贷款,我的养殖场规模由小到大,是信用社给了我创业的信心和勇气!今年还要继续扩大规模,我已经预订了3000只小鸡,两个月换一批,中间一直不停歇,以此来最大限度满足市场的需求。”杨正兵满怀信心地说。

在养殖场旁边的一片空地里,杨正兵种的那1000余株梨树,花蕾正在悄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