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业务浅谈

时间与生命的随想

阅读次数:1764来源:红花岗信用合作联社  作者:罗雯雯  2013年2月4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每每读到陶潜的这首诗,总是感慨万千。大千世界中,最公正、最无私的是时间,最宝贵、最平凡的也是时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然而,一个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是否会感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看到一道很特别的算术题:一位妈妈26岁生下孩子,朝夕相处19年后,孩子外出闯世界了。如今,孩子有半年时间没有见过妈妈。他算了一下,妈妈现在45岁,如果妈妈能活100岁的话,也就只剩下55年了;如果他再这样半年回家看妈妈一次,母子只有110次见面机会了。而那位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口说不出的海伦·凯勒又是如何写4三天光明,如果生命真的只剩下最后一天,你会去干什么?你一定会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见你想见的人,吃你想吃的食物,欣赏你想欣赏的风景吧?其实,细算一下,一辈子和自己相处的人有家人、爱人、朋友、同事,他们会陪伴你度过这一生,所以,共同拥有的日子里尽量使彼此快乐,这才算得上是完整且不觉遗憾的人生。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当时光精确到数字的时候,我们才恍然惊觉,原本以为可以大把挥霍的生活,竟然少得令人心跳加速。如何令自己的心不长皱纹、生命更加富足呢?就是要走出心灵的舒适区,摆脱路径依赖,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把我们的时间花在阅读上,因为这是知识的根本;把我们的时间花在思考上,因为这是能力的源泉。美国当代管理学家彼特·圣吉曾说过:一个人的知识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的话,就无法适应知识社会的变化。而中国古代的《礼记·大学》里更谈到“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修身才是其他一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才能如时间一样,无论世界发生怎样的变化依旧能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一滴一嗒地走动。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因此,如何赋予时间生命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真正的衰老,不是时间在脸上留下的痕迹,也不是身体出现异常的情况,而是心灵的衰老。只要心不长皱纹,暮年就不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