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业务浅谈

全力夯实基础 稳步推进和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桐梓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情况调查报告

阅读次数:2096来源:桐梓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作者:佘传达 冯俊涛  2012年4月23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一、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体系的基本情况 

桐梓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下辖31个营业机构(网点),其中城区网点8个,乡镇网点23个。截至2012年3月末,全县信用社员工303人,是全县各金融机构中网点最广、人员最多、规模最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最深的一家县级法人金融机构。到3月末,各项存款余额271056万元,比年初增加11280万元,同比多增4828万元,增幅4.34%。各项贷款余额180403万元,比年初增加11687万元,增幅6.93%,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26398万元,占比70.06%,比年初增加7798万元,增幅6.57%;农户贷款余额83631万元,占比46.36%,比年初增加22447万元,增幅36.69%。存贷款市场份额居全县金融机构第一。 

从贷款结构上看,大部分资金投向了“三农”和小微型企业,实现了“三个高于”。面对日益竞争的市场环境,农村信用社立足“三农”,面向社区,倾力打造“农民的银行、社区的银行、小微企业的银行”,存贷款规模日益扩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功能日益扩充,充分发挥和彰显了服务地方经济“顶梁柱”作用。 

今后五年,农村信用社将紧紧围绕中共贵州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在更加强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既要“赶”又要“转”,努力破解金融“两难”瓶颈,主动应对,积极开展金融创新,继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深入开展“阳光信贷”工程,兑现服务承诺,全力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实行开门办银行,透明放贷款,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二、农村信用社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做法 

(一)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创新 

1.金融网点全覆盖,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金融需求。实施统一法人改革以来,在省联社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县政府以及人行、银监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配合协助下,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加快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加强了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支持“三农”的力度。建立完善了覆盖全县所有乡镇的营业网点(其中黄连乡为金融便民服务网点,拟建为正规金融网点),满足了农户广泛的金融需求。农信社承担了全县95%以上的农业贷款,是桐梓县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 

2.强力推进网点标准化服务。2011年,在省联社遵义办事处的统一部署下,联社与上海起航教育文化咨询公司合作,在全县首批打造了联社营业部、娄山、东山、源丰、海校、新站、川黔街等7个标杆网点,大大改善了服务环境,提升了服务质量,赢得了广大客户的普遍赞誉。 

3.多种形式的创新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 今年2月20日,在联社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全县信合员工上下一条心,全市第一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在我县顺利挂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的成立,完善了小企业金融服务外部环境,推动了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落实,进一步优化了小企业融资环境,小企业金融服务范围不断扩大。联社提出今年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投放的总体要求是确保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两个不低于”目标的实现。其次是突出创新手段,增强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新动力。把握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创新为手段,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资金需求。特别是在加强贷款担保方式的创新上,拓展了抵质押物的范围,探索动产、无形资产等抵质押方式。其次从产业链、行业协会、商会等小微企业“合作伙伴”入手,拓展互保、联保方式,提高小微企业贷款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同时,根据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在服务方式、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方面采取更为灵活的措施,为小微企业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截至4月15日,为辖区内329家小微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3385万元,真正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效推动了经济发展。

(二)农村金融产品和品种的改革与创新 

1.改革原有抵押担保方式。根据不同客户资金需求差异推出了“公司+农户”“ 公司+基地+农户”“5户联保”等多种模式的信贷业务产品。同时为不同客户量身定做了“薪动力”“商富通”“四季春”“成长之星”“安居乐”“百合春”等信贷产品。其中“商富通”“四季春”获得省联社业务产品创新奖。 

2.探索实践凤冈县“三资转换”抵押担保方式由于农民的房屋产权、土地经营权、林权不能作为抵押物,而农民除了土地、房产外基本没有其他可用做抵押担保的物品,导致农民无法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进而没有资金进行创业。通过评估把房屋产权、土地经营权、林权及地上附着物等资源转换为资产,再通过创新农村林权、土地使用权、房屋产权等抵押担保方式,把资产转化为资本,有效地解决农民融资需求和银行贷款抵押担保不落实的问题。目前桐梓也正在积极实践这一物权抵押贷款方式。 

3.积极开展信用工程创建,树立诚信意识。凡经评定的信用乡镇、信用村(组)农户可不用实物抵押贷款,且信用户贷款利率在现行利率基础上享受较大幅度的利率优惠,通过该举措加大农村信用投放。目前全县已有5个乡镇被评为“信用乡镇”。 

4.发放“定单”农户及小微企业贷款。围绕县委、县政府产业结构调整,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载体,通过对部分优质龙头企业扩大授信额度、简化审批程序、优惠贷款利率等多种方式,引导龙头企业在定单额度内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 

5.提供妇女创业贷款。为返乡农民妇女提供创业贷款取得实效,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三)改革方向及建议 

1.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今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和金融工作会议、省委十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结合省、市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围绕 “快”“好”“活”“强”四字方针和坚持“两加一推”主基调,以加速发展为主题,以提高质量为主线,着力在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在规范管理上取得新进展,抢抓桐梓“十二五”发展机遇,突出发展主旋律,实现2015年内以县为法人单位组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 

2.改革面临的困难。按照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监管指标要求,桐梓联社尚面临一定困难和压力。主要体现在:一是法人股东占比低,增扩法人股难度;二是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且极易反弹;三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多数网点陈旧老化,营业面积狭窄,已不适应客户需求;四是新建业务用房难落实用地及相关手续。 

3.相关建议。一是建议政府把金融改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县人民政府成立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以清收不良贷款、打造信用乡镇,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改善农村金融信用环境为重点的改革基础工作。二是建议政府领头建立政、银、企融资平台,着力推进政府、金融部门、企业三方在重点项目、重要领域的密切合作,实现银政企互惠多赢;三是尽快研究解决各乡镇网点建设用地,积极引导涉农部门资金存入信用社,增加支农资金来源,为农村信用社更好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