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业务浅谈

对汇川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新板桥镇乡村旅游金融服务的探索

阅读次数:2140来源:汇川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作者:朱建予  2012年4月6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支持,是关乎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汇川区联社为贯彻国发2号文件,全省“转型跨越、提速赶超”的东风,更好地发挥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活做优金融服务“三农”大文章,对板桥镇乡村旅游发展金融服务创新进行了探索。

一、前言

现代乡村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乡村旅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农村家庭经营方式。

在我国乡村旅游类型大致包括四大类:一是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体的观光型乡村旅游;二是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三是以乡村民俗、民族风情、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四是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

二、板桥镇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板桥镇位于革命圣地娄山关脚下,距遵义市中心城区34公里,南距贵阳市180公里,北离重庆市206公里。全镇面积132.2平方公里,辖7村一居26350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700余元。板桥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初建于清朝康熙元年(1662),史称板桥塘。该镇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素有天然氧吧之称。该镇在经济发展上有着较好的区位优势,地处遵义城郊,离高速公路6km,210国道横贯镇内,距离规划建设中的黔渝铁路娄山关南站5km;有较好的旅游优势,有娄山关战斗遗址,有环带山雄浑的娄山奇峰和清秀的汇潭河,有仁江河及沿江两岸富饶的田园风情;有良好的乡村旅游优势,雄山、清溪、田园、宜人的气候,形成了良好的乡村旅游环境资源;有丰富的农副产品及品牌优势,板桥豆腐干、板桥黄焖鸡、板桥藤编,板桥冷水鱼早已是享誉遵义,驰名贵州;有良好的人文优势,地处边镇,民风淳朴,近靠城郊,群众有着较好的商品经济意识。

近年来,板桥镇因势利导,依托“红色旅游”资源,面向重庆市场,在乡村旅游业上做了一篇动人文章。随着旅游的不断升温,板桥镇人民政府积极引导,在资金、用地、用电、用水、税费等各方面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扶持,大力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先后打造了娄山关古镇度假村、世外苑度假村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度假村精品示范点,开发出一系列旅游特色产品,主要有:板桥卤豆腐干、藤编、冷水鱼、黄焖鸡、反季节无公害蔬菜、野生天麻、娄山方竹笋、蜂蜜、红皮大蒜等,为乡村旅游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板桥镇的乡村旅游2006年开始起步,经过六年的迅速发展,目前板桥镇乡村旅游经营户近160余户,从业人员近700人,年接待游客近7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年收入4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760元。为鼓励农户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汇川区委、区政府2010年编制了《遵义市娄山关旅游休闲度假区修建性详规》,并组织开展了两届乡村旅游文化节。板桥镇政府出台了《2010年乡村旅馆建设奖励补助办法》,并将大力发展“租地种菜”“寄养家禽家畜”“农夫果园”等新兴项目,使身处“水泥森林”的都市人可以亲身体验农事,享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别样乐趣,打造一片别样的“休闲度假圣地”。

汇川区联社一直密切关注着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关注着政府的政策动向和相关规划的“出炉”,同时也积极做好了向当地发展乡村旅游“输血”的准备。从2006年起,区联社为支持板桥镇发展乡村旅游,累计投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3000多万元,其中直接用于乡村旅游开发的贷款余额700余万元,160余家乡村旅游经营户均有金额不等的贷款。2009年区联社在板桥镇启动了信用工程创建,明确板桥分社将娄山关村作为首批创建的信用村。2011年,汇川区委出台的《关于开展娄山关新农村“示范带”创建工作的意见》后,区联社积极做好金融服务工作,推动示范带创建。农户凭借小额信用贷款修缮扩建房屋、绿化美化庭院、装修室内屋外、添置服务设备、修建水池游廊。短短几年时间,一条富含黔北文化风味、红色文化特色的古镇小街便呈现在世人面前。目前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主打产业。据镇乡村旅游协会办公室测算,一户中等旅馆每年就乡村旅游一项可纯收入6万元,最大的旅馆一次性可接纳游客接近200人。镇乡村旅游协会的会员已由2010年的5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150余人。

三、板桥镇乡村旅游金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步对策

(一)板桥镇乡村旅游金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资资金需求难以准确核定。农民在开发乡村旅游旅游项目时,一般都缺乏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资金的预算,实际贷款需求难以准确核定。

(2)信息收集不对称。长期从事传统的种养农业,使农民普遍缺乏财务管理的意识,经营乡村旅游旅游的农户多数无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帐簿建立不健全,账务管理比较混乱,信用社对其信贷资金的使用情况、经营情况及经营效益难以准确地了解和掌握。

(3)贷款额度满足不了需求。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最高额度为20万元,这一贷款额度已逐渐满足不了目前乡村旅游经营户的需要,如要提高贷款金额,乡村旅游经营户又满足不了相应的信贷产品对担保方式的要求。

(4)缺乏有效的担保。目前,农民在农村的住房普遍无土地证和房产证,农户的房产不符合贷款的抵押条件,其贷款需求受到贷款担保条件不足的制约。

(二)下步对策

一是在“搭平台”上下功夫。认真研究遵义建设“三宜”城市和区委、区政府“四大战略”“五做五新”的工作思路,融入主战略,积极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创新服务,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二是在“优服务”上下功夫。立足乡村旅游产业特色,根据客户经营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和资金需求周期特点,科学差别化评定信用等级,客观进行客户额度授信,信用、保证、抵押和质押等多种担保方式相结合,最长贷款期限为5年,可周转使用,不断满足乡村旅游经营资金的合理需求。

三是在“识风险”上下功夫。要积极主动提升服务技能和风险识别能力,加强与乡村旅游经营户的沟通和联系,引导其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要求账户及资金集中到信用社管理,根据客流量和旺、淡季日均营业额对其经营情况及经营效益进行了解和掌握。

四是在“促引导”上下功夫。引导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自主创业,对讲信用、上规模、有效益的经营户重点扶持,可以采用信用、保证和联保等多种担保方式,简化贷款流程,优化服务质量。

五是在“强保障”上下功夫。扎实抓好信用工程建设,打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深化“信用汇川”创建,加大信用乡(镇)、信用村户、信用工商户创建力度,努力营造人人关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个个参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